行走拉美手记丨在蕉林深处感受洪都拉斯的历史与新机遇

来源:新华网 | 2024年06月17日 16:41:25
新华网 | 2024年06月17日 16:41:25
原标题:行走拉美手记丨在蕉林深处感受洪都拉斯的历史与新机遇
正在加载

  新华社特古西加尔巴6月15日电(记者赵凯 蒋彪 席玥)不同于其他机场的高空城市景观,当记者乘坐的飞机即将降落在洪都拉斯第二大城市圣佩德罗苏拉时,只见机翼掠过香蕉林,远方蕉叶在热带阳光下青翠欲滴。

  圣佩德罗苏拉位于洪都拉斯西北部沿海平原,是该国香蕉主产区。前往采访的路上,记者眼前闪过金吉达公司的厂牌。一百多年前,其前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这里从事香蕉生产和贸易,随后逐渐垄断了相关行业,并将洪都拉斯变成了所谓的“香蕉共和国”。

  87岁的安德烈斯·阿尔瓦雷斯就住在香蕉林对面。退休前,他在联合果品公司下属特拉铁路公司担任机车操作员。他告诉记者,当时,政府还给公司一块地种植香蕉,另一块地给当地的农民以种植自己食用的粮食。“但公司最后却攫取了农民的土地,最终当地洪都拉斯人失去所有土地。”

  91岁的香蕉园老工人埃斯特万·埃尔维尔也是该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回忆道,当时美国公司完全控制了苏拉河谷。除了香蕉,美国人不允许这里种植其他作物。人们只能从周边区域购买口粮。公司也会在自己的小卖部里售卖从美国运来的粮食。结果是,工人这周刚从美国拿到手的薪水,下周就都花在了美国的小卖部里。“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但只有1.6美元。即使加班到凌晨,也不会额外拿到一分钱。”埃尔维尔说。

  6月6日,香蕉园老工人埃斯特万·埃尔维尔在洪都拉斯圣佩德罗苏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赵凯摄

  1954年,阿尔瓦雷斯和埃尔维尔等洪都拉斯上万名工人举行大罢工,迫使美国公司最终作出让步。上世纪70年代,洪都拉斯政府先后宣布废除这些美国公司的特许权和合同,接管它们控制的铁路和码头,将其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

  “以前洪都拉斯有5万多公顷香蕉田,大都属于美国香蕉公司。现在这里仅有两家美国公司,经营着7000多公顷香蕉田。”当地最大香蕉生产商之一纳纳香蕉公司负责人桑德拉·德拉斯说。

  6月5日,在洪都拉斯圣佩德罗苏拉,一名当地员工在纳纳香蕉公司工作。新华社发(戴维·德拉帕斯摄)

  在该公司的香蕉园内,香蕉树粗壮的茎干托起一簇簇绿叶,其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大部分香蕉满足国内市场,少部分出口到欧美。

  德拉斯表示,以前美国果品公司以不公平的低价收购本地生产商的香蕉,导致许多公司破产。“现在我们已直接面向市场,不再依赖美国公司。”

  德拉斯告诉记者,去年6月,她作为商人代表随洪都拉斯总统去了北京,11月又作为参展商参加上海进博会。“中国市场相当广阔,对洪都拉斯各项产品持开放态度。我们正在积极备货,希望明年能把第一箱香蕉出口到中国。”

  2023年3月,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同年6月,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访华,两国元首实现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17项合作协议。2023年,中洪贸易额达1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据洪方统计,第六届进博会上,洪都拉斯签订的合同涵盖雪茄、咖啡、糖等产品,合同金额达9500万美元。

  “美国在洪都拉斯长期推行以香蕉出口为主的产业模式,使我们经济结构单一、对外依赖严重,经济发展至今较为滞后。”洪都拉斯国立自治大学教授艾伦·法哈多说。

  在他看来,洪都拉斯不顾美国压力选择与中国建交,不仅体现了洪都拉斯自由行使国家主权的姿态,也是出于对国家经济利益的考量。在提高对华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洪都拉斯对两国合作抱有很大期待。

  “洪都拉斯人民广泛欢迎与中国建交,因为这意味着机遇。”洪都拉斯总统顾问、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对记者说。

  塞拉亚表示,虽然洪中建交只有短短一年多,但双方已在众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如两国自贸协定谈判进度令人满意、中国企业已开始在洪投资布局、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未来期待更多洪都拉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相信两国合作将结出更多硕果。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行走拉美手记丨在蕉林深处感受洪都拉斯的历史与新机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