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套娃”式创新织出数据“大网” 科创“种子”结出产业“硕果”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7日 12:01:56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7日 12:01:5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江苏无锡是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在当地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中,不少企业正忙着搬家。企业为什么搬?搬去哪儿?

  记者来到江苏无锡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园时,园区内正在进行扩建。招商负责人介绍,尽管这4栋新厂房2025年才能建好,但其中大部分已被提前预订。

  迫不及待,甚至宁可搬来搬去地折腾,是什么在吸引这些入驻企业?记者找到了一家刚搬进临时办公区的企业。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已经在临时场地里搭起了产线。

  而这家刚入驻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企业,短短4年时间已经搬了两次家。企业负责人说,2024年以来,订单增长了50%,产能也扩大了四五倍。

  在这个产业园的指示牌上,许多企业的名字里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智”字。而智能化转型也让无锡这个曾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面貌焕然一新。位于无锡东部的这条先锋路就见证了跨越式的转变。

  在先锋路的南侧,有大片低矮的建筑,这是10多年前建起的先锋汽车城。而在路的北侧,同样是汽车产业链,却是一片拔地而起的写字楼,车身传感器、车联网、自动驾驶正在这里孕育,重新定义着“先锋”这个词的内涵。

  三年更新三版 管理刷新紧追“智驾”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跨界融合了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在整车能力并不突出的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的配套产业链为何能在这里快速发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工信局,在这里,一份不断更新迭代的文件,让记者找到了答案。

  这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管理细则,3年时间里更新了3版。从最初的小范围试点,到全市范围,再到开放新的驾驶装备,无锡市工信局的负责人说,智能网联汽车每年的形势变化很快,规章制度也要同步跟上。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型“实验场”。行走在无锡街头,无人小巴、无人环卫清扫车、无人物流配送车往来穿梭。这样一个城市级的实验场是如何打造的?打开导航、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司机坐在原地,却能通过5G传输实时操控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眼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举措和应用场景正在无锡多点开花。这张特殊的车辆牌照,只要扫一扫二维码,无人驾驶车辆的所有信息就能一一查验,极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这个数字孪生平台,天气、事故等路况能够实时“标红”,辅助车辆进行驾驶决策。

  而这背后,是一场城市量级的基础设施“总动员”。目前,无锡已有超1700个路口信号灯网联化升级,完成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等100余项车联网应用场景的部署。

  而如何把车上、路上、“云”端的一张网连起来,则是难题中的难题。在无锡市大数据局,工作人员眼下正在忙碌的,就是让这张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大网”越织越密。

  “套娃”式创新体 织出产业发展“一张网”

  在无锡,为“聪明的车”搭建“智慧的路”,吸引下游应用端企业加速聚集。在产业链上游,一个“套娃”式的创新联合体,也在让相关前沿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

  记者来到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中心主任陈大鹏正在先进感知研发实验室里做实验,而这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项。

  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者,又是企业家,陈大鹏的这三重身份,正是他所在的创新联合体组织架构模式的缩影。陈大鹏向记者展示了这张特殊的组织架构图,有的机构负责搭平台、建生态,有的机构负责攻市场、攻研发,还有的负责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虽然“成分”多元,但却分工明确、融合共生。

  眼下,创新促进中心的这张“大网”里,已经“网”住了22位两院院士、52个知名专家团队,还“网”住了智能传感器、车联网、物联网等相关领域数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建13个技术创新基地、4个联合实验室。

  创新要素越聚越多,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供需双方高效准确地对接资源?在促进中心,记者看到一沓被废弃了的表格。

  从一张表格到一个数据库,更加细致的工作方法、全链条的跟踪服务,正在让更多科创“种子”结出产业“硕果”。目前,无锡已基本形成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条,汇聚创新载体近200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7.36%,撬动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套娃”式创新织出数据“大网” 科创“种子”结出产业“硕果”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