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6日 22:58:19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6日 22:58:1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我们要关注的是全生命周期人群的心理健康的提升。”6月15日,在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林丹华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分会将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优势,坚持对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职业人群和弱势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能力。以教育和预防为重点,推进心理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存在六大挑战:一是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三是心理健康专业从业者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四是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待完善;五是跨学科合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整体机制尚未建立;六是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的广度、深度和传播度有待提升。如何有效开展全民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且紧迫。

2024年5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指出: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也需要打“预防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举例表示:“抑郁和焦虑情绪就如同一场心灵的感冒,十分常见。如何提升大家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使公众不面临抑郁症、焦虑症,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表示,一是坚持科学引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体系,探索创新针对不同人群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和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崇德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社会课题。离开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范围与任务就变得相当狭窄。“这就需要研究者、临床专家、教育者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他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个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其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更智能化的服务。

会后,新成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会进行第一次学术会议。分别就人工智能助力心理科普宣传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情绪干预等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编辑:张恪忞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