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重晚晴!首份国家级农村养老总体部署暖心

来源:新华社 | 2024年06月14日 06:50:40
新华社 | 2024年06月14日 06:50:40
原标题:新华鲜报 | 人间重晚晴!首份国家级农村养老总体部署暖心
正在加载

  人间重晚晴。

  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6月13日对外公布。这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需求随之快速增长。

  今年1月,国办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

  相较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市场成熟,当前,农村老人养老形势更紧迫、问题更突出,面临不少“坎”。

  一是老人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城里工作、在城里发展,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不断出现。从全国看,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少。我国共有1.6万个农村敬老院、168.1万张床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约14.5万个,但由于老人居住分散,服务便利性、可及性还有待提高。

  针对农村养老一“多”一“少”的现状,意见定下目标——

  到2025年,农村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探访关爱、学习娱乐等突出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意见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了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

  县级层面,每个县到2025年都至少有1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还需承担统筹养老资源、开展养老人才培训等工作。

  乡镇层面,建立更多能够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等服务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这样的服务中心的服务覆盖范围总体上不低于全省地域的60%。

  村级层面,增加养老服务点。在这儿,老人可以吃上热乎饭、找医生看个小病、请人代买生活用品等,力争实现不出村、不离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靠什么支撑这张“网”?

  意见提出“激发内生动力”和“强化支撑保障”两条腿一起走。

  我国农村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较为紧密,村民们互助互惠热情高。

  当前,各地围绕发挥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作了有益探索。

  有的村子通过“老年人养老金自己拿一点、子女主动出一点、村集体经济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争取上级补一点”办起“幸福小院”;

  有的村子建起“积分银行”,帮助送餐、协助做清洁都有积分,攒的积分可以兑换物品,也可以兑换服务。

  意见吸纳了各方探索经验,并加强了支持力度。

  比如,村民利用自有住宅或租赁场地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意见要求帮助提升消防、建筑、食品等安全水平;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组成农村养老互助服务队,相关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还能拿到职业培训补贴。

  “强化支撑保障”,就是要靶向补齐短板弱项。

  养老服务点建在哪?意见提出,完善用地政策,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

  钱从哪来?意见除明确政府“兜牢底”外,还鼓励国有或民营企业来农村运营养老服务设施,金融机构加强支持。

  让养老变“享老”。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伴随着这份总体部署的落地,全社会共同努力,养老幸福“网”会越织越密,夕阳红画卷会更加美好。

  策划:陈芳

  记者:高蕾

  编辑:王敏、刘媛媛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人间重晚晴!首份国家级农村养老总体部署暖心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