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07日 15:07:14
央视网 | 2024年06月07日 15:07:1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案例覆盖检验检测各主要领域,提炼形成各检验检测机构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经营主体质量、守牢安全底线、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先进做法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复制推广。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案例,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到,有的机构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检验检测技术自主可控;有的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有的不断优化模式,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的发挥质量把关作用,为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有的发挥技术引领支撑作用,着力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广大检验检测机构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技术优势,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优秀案例发布,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彰显检验检测工作价值,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案例简介

  1.破解宇航用材料检测难题,保障国家重大工程质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依托武器装备预先研究、质量工程、共性技术攻关和技术基础等科研项目,针对国产宇航用非金属材料在试验评价和研制过程中“国内没有适用的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国内没有符合宇航电子元器件特殊环境需求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设备装置”和“国内没有国产材料释气数据库”等3个重大基础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自主研发国内首台符合宇航电子元器件特殊环境需求的热真空释气试验设备装置,建立国内首个开放的涵盖宇航电子元器件主要选用的非金属材料热真空释气数据库,着力解决挑选空间环境用材料方面的试验方法、设备装置和核心关键试验数据等“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宇航用材料的检测考核评价,为国家重大工程的质量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2.攻关高温合金分析测试表征核心技术,打造航空发动机材料NQI体系。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攻关高温合金分析测试表征核心技术,打通从高温合金原材料分析、冶炼及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成品分析至构件检验等关键环节,以检验检测服务为纽带,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构筑高温合金“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技术体系,形成系列标准、规范、方法与工具,实现高温合金分析测试表征核心技术在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及构件研制中的集成化应用示范。成功实现50余种痕量元素的精准分析能力和标样定值能力,满足航空、核电及半导体领域对高温合金、高纯物质等国家战略新材料痕量分析的检测需求。完成300多项国家重要课题,负责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0余项,代表中国召集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8项,为提升我国高温合金材料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提供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作用。

  3.为风电产业赋能,走“碳”见未来之路。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坚持以风电行业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针对在风电领域无损检测工作中遇到的主观依赖性大、耗时费力等问题,加强产学研用合作,通过大量检测实践,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超声信号多域分析及模型自优化的焊缝缺陷辅助识别方法和X射线不锈钢焊缝缺陷语义分割模型自动构建关键技术,开发焊缝缺陷智能无损检测系统,有效减少缺陷识别过程中对主观人为因素的依赖,进一步提高缺陷识别结果的可信度,为风电产品出厂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推动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改造。

  4.突破检测技术瓶颈,助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北方测盟测试技术(辽宁)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自主创新和攻关,率先突破微藻细胞活性定量表征、光流控细胞显微成像、微流控阻抗脉冲传感等技术瓶颈,研发“船舶海洋微生物快速检测成套技术装备”,构建微流控生物污染快速检测体系,实现船舶压载水、海水和饮用水等样品的快速准确测定,为加强政府履约能力、提高海事执法效率、助力“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5.立足生物基产品检测研究,推动实现低碳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致力于生物基塑料类、塑料类食品相关产品、生物基燃料类、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类产品检测及技术服务,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主研发生物降解测试系统等降解设备2台,推动解决降解设备普遍存在的价格昂贵、自动性差、稳定性低等问题。着力推进生物基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参与塑料类国家标准制修订15项,主持制定生物降解物料及聚乳酸制品等相关地方标准4项。

  6.“天空地”助力“精准治”,让河道污染物“一览无余”。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依托“跨界河流模拟与监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卫星与无人机遥感监测平台”,选取黑龙江省内有代表性的河道,通过实施现场采样、空地数据耦合、水质参数反演等一系列技术方案,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图像数据和实测水样数据,完成多光谱遥感设备在水环境定性评估与水质参数定量反演技术中的应用性研究,实现对河道富营养化与黑臭污染结果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展示,大幅降低河道水质定量分析数据采集成本,为水质污染预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7.研创中国空间站熔体物性检测系统,推动空间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中心创建中国空间站“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熔体物性检测系统,实现材料高温熔体密度、表面张力和黏度等参数的高精度检测,为多种前沿材料和重大需求材料凝固过程中的相变研究提供重要判断依据,为材料相分离和宏观偏析行为以及微观结晶组织结构和宏观物理性能均匀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熔体物性检测系统历经6年半地面攻坚和2年在轨调试,熔体物性的在轨检测不确定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为我国多种新型材料研究和未来材料科学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8.突破饮用水新污染物检测技术难题,助力上海供水水质持续提升。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突破饮用水新污染物灵敏度、快速检测等技术难题,研发180余项饮用水中新污染物检测方法,编制地方标准检测方法2项、团体标准检测方法1项,填补检测技术国内空白,引领检测技术标准创新。通过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建立长序列上海新污染物特征数据库,支撑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落地,助力上海市高品质饮用水水质目标实现。

  9.打造智能测试验证平台,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以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为核心,以跨行业、产学研融合共建为特色,以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检验检测为重点,面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示范应用搭建实车级、虚拟仿真、信息安全等测试环境及系统,集成研发测试场景库、车载典型功能、多层级信息交互等测试工具,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效率和测试安全性。编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及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系列标准,指导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应用相关的登记管理、身份认证、道路运行及车路协同等领域公安交管工作,全面保障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安全性。

  10.建成高端液压元件检测平台,助推核心基础件进口替代。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针对液压马达检测精度低、评价标准不足等行业共性问题,自主设计搭建大功率液压马达综合性能试验台,打破对高集成液压马达检测平台的技术封锁,建立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液压马达关键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内曲线液压马达整体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联合浙江大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推动实现内曲线液压马达关键制造和测试技术的自主可控。代表中国参加液压马达导出排量的国际联合验证,着力提升我国国际标准话语权。

  11.研发超高压氢循环疲劳测试系统,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氢能储运装备基础、氢能储运装备高性能设计制造、氢能储运装备长周期安全保障等技术方向开展研究,攻克高强钢材料成分调控与强韧匹配、整体锻造与热处理、多模态超声相控阵检测、超高压氢气自紧密封等关键技术,研发国内首套氢能储运装备超高压氢循环疲劳测试系统,建立氢循环/泄漏/渗透性能测试与质量评价方法,有效解决国产装备氢循环疲劳性能测试“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国产装备质量控制与进口产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支撑。

  12.聚焦沙县小吃检测需求,加快特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一品一码检测(福建)有限公司针对长期困扰沙县小吃产品的异地检测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高等问题,围绕沙县小吃产品研发、生产、标准化等各方面的检验检测需求,持续拓展沙县小吃产业的检验检测业务,帮助企业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难题,协助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标准制定、隐患排查等工作,会同沙县小吃同业工会制订《沙县小吃-蒸饺》《沙县小吃-小笼包》《沙县小吃调理制品-芋饺》《沙县小吃公用品牌管理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促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为年营业额过500亿元的大产业。

  13.促进稀土钢铁两大传统产业贯通,推动形成特色资源产业链条。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锚定稀土产品出口贸易争端,研发新方法检测稀土产品中的有害元素,填补我国稀土产品有害元素检测领域空白,打破稀土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参与高品质稀土钢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究,研发全谱火花直读光谱法快速测定稀土钢中钇含量检测技术,推动解决大量稀土钢冶炼、稀土合金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江西省有效贯通稀土和钢铁两大传统产业,率先形成“特色资源-优质坯料-高端品种”产业链条,引领国内稀土精深加工发展和钢铁产品结构升级。

  14.突破超高温材料测试评价关键技术,助力航空航天发动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围绕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材料测试评价的重大需求,致力于高温/超高温材料可靠性评价技术研究,着力解决服役环境模拟、夹具工装耐久性设计、变形测量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发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高温水氧腐蚀力学系统、高温持久蠕变测试系统等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有效解决超高温、水氧腐蚀等极端环境下材料性能“测不了、测不准”的难题。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发展路径,主导发布ISO国际标准2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产业快速发展。

  15.攻克高强度止裂钢评价技术难关,提升国产大型装备竞争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止裂性能大尺寸双重拉伸试验方法和小尺寸替代试验方法,并成功纳入国际船级社协会和中国船级社相关规范,推动国内钢铁行业高强度厚钢板冶炼、轧制、热处理等制造流程的技术进步,大幅降低钢厂止裂钢生产的检验成本和检验周期,有力支撑国产大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显著提升国内钢铁、船舶和桥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大型集装箱船在国际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16.对标国际一流加强指标测评,提升国产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性能。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国产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为提升对象,对标国际一流品牌开展产品性能测评和质量比对,查找行业共性质量问题和差距,明确工艺、装配、检测评价等关键提升方向,推动国产产品的传动精度提升40%、精度寿命提升3倍、冲击寿命提升6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凝练基础性、通用性生产、装配规范,形成标准及相关检测规范,并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机器人行业推广,带动相关行业共同进步。

  17.铸造智能装备检测体系,助力电力产业提质增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标准引领、检测平台支撑、质量管控实施、缺陷整改提升等手段,着力解决电力智能装备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基础检测平台缺失、设备运行可靠性整体较差等难题,推动入网设备可靠性试验通过率由38.7%提升至90.5%,切实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电力可靠供应。联合厂商共同开展检测装备研制,研发IEC61850、GB/T 28181等通信协议自动化检测系统、风光电热力等传感器性能检测装备、智能巡检设备飞行及运行性能检测平台等检测装备70余台/套,成功攻克智能装备测试接口不一致、效率低等问题,促进电力智能装备行业检测基础装备升级,推动设备质量检测大规模实施。

  18.完善检测标准体系,促进南珠产业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以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围绕建立健全南珠检测标准体系,研发国内首台无损检测珍珠珠层厚度仪器,创新珍珠分级、金黄色珍珠鉴别方法等检验检测方法8项,制定产业标准12项,对南珠产业养殖、加工、质量评定起到技术支撑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养殖、加工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标准,规范南珠产业养殖、加工和销售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南珠质量、产量和效益,促进南珠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19.致力高端检测仪器研发,助力重金属污染治理。伯侨(重庆)重金属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检测、筛查、公共安全应急等重点难点问题,自主研发以水为载流的原子荧光分析方法及检测仪器,以高效、便捷、环保、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扭转我国重金属检测技术与设备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基于重金属检测技术与仪器优势,首创重金属、农残、兽残、微生物、致病菌“五大要素”快检流动车,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安全监测,提供专业级的车载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分析及数据处理传输、云平台存储等功能,为农业、环保、医疗领域监管及中小企业质量内控提供支撑和保障。

  20.发挥国家平台技术优势,助推“海洋绿氢”产业发展。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的技术优势,克服异地跨省检测、技术难度大等困难,有效解决高纯度、大电流、气体挥发、采样运输、检测设备海上平台安装调试等技术难点,顺利完成“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系统”试验验证任务,为加速推进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产业化进程,推动形成多能互补的中国原创“海洋绿氢”全球新兴战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21.构建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及其价态数据库,助力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昆明海关技术中心(原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对牛肝菌、松茸、块菌、鸡枞、青头菌、干巴菌等云南省常见的6类价值高的野生食用菌中铅、砷、汞、镉、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普查,建立基于6类主要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及其价态数据库,为修订野生食用菌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推动解决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及其制品在国内上架销售难的问题,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周边藏区农牧民增收。

  22.开展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研究,引领电力行业燃料技术进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工业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围绕电力行业的煤炭应用全过程,开展电力行业燃料试验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推动形成《电力行业燃料试验方法标准体系表》,研究制订火电厂发电机组设计煤种的关键特性指标的试验方法,火电厂日常燃料质量监督用的煤炭试验方法,火电厂燃料运行管理,火电厂燃料采样、制样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要求及性能检验等系列标准。通过对相关检测标准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构建完整的中国电力行业燃料试验方法标准体系框架,规范电力燃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引领中国电力行业燃料试验方法、仪器装备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23.科技创新与精准检测助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青海省柴达木自然资源检测中心首次划分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IV级、V级成藏单元,建立柴达木盆地不同类型盐类矿产成矿模式,形成柴达木盆地盐湖矿产成藏系统理论,构建一套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识别与评价方法体系,大幅提高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资源勘查效率,推动实现柴达木盆地钾、锂等找矿重大突破,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4.依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赋能新疆硅基产业发展。新疆新特新能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数字化检测系统、“互联网+检测”服务网络建设,建成资源开放、安全可控和垂直化、专业化“一站式”运营服务的集约式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新材料检验检测智能化和高端化水平。聚焦硅基新材料检验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制定系列检测标准,赋能新疆创新人才培养和硅基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