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升级、跨界“上新”、海外“出圈”……舌尖上的“端午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04日 11:25:07
央视网 | 2024年06月04日 11:25:0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端午将至,粽叶飘香。眼下,粽子消费市场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今年有哪些新品让人眼前一亮?端午消费市场又迎来哪些新的变化?跟随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端午节临近,消费迎来小高峰,特别是粽子、艾草等节日特色产品销量一路攀升。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粽子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广东、浙江、江苏消费量位居前三。在粽子口味选择上,南北方一直有饮食偏好差异。

大数据分析显示,如今,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大众尝鲜意愿的提升,过去泾渭分明的南北口味差别日渐缩小。华北地区,消费者对咸粽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而热衷于咸粽的南方人,也表现出了对于豆沙粽的喜爱。

更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健康需求提升明显,粽子作为食物的热量值成为了关注重点,受访者中41%的消费者更看重粽子的低糖属性。蔬果、菌类等解腻食材馅料,以及用粗粮替代糯米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 

粽子跨界“上新” “端午经济”升温

记者走访各地商超发现,除了咸肉粽、豆沙粽等传统口味,还有不少果味粽等“跨界”新品,这也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增添了节日气氛。

在广东江门市的一些超市、卖场,各式粽子琳琅满目,有传统口味的粽子,也有大黄米豆沙粽,山楂、榴莲冰粽等新口味,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选择,也为传统佳节增添了一份时尚新意。

在浙江宁波江北的一家大型超市,各种口味的粽子摆在了显眼位置,许多创新口味的粽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在嘉兴市一家食品企业的产品展厅,几款刚刚出炉的粽子新品被端上了桌。这款桃胶银耳雪莲子粽散发着淡淡的甘甜香味,与传统的肉粽相比多了一丝“小清新”。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研发团队通过近一年的准备,从上百个品项中选出了20多个品种投产上市,研发的理念主要围绕着健康与口感。

这些全新口味的粽子也得到了许多经销商客户的青睐,货品供不应求。

老味道受青睐 晋祠米粽订单赶制忙

一方面,粽子的口味在不断推陈出新,让大家有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的粽子依旧保持原有的制作工序,留住记忆里的老味道。

在位于太原晋源区的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这两天,当地的工作人员们就忙碌地赶制着大批晋祠米粽订单。

走进生产车间,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作人员们分工明确,熟练地进行着粽叶洗煮、江米淘洗、粽子包制、初次蒸煮、真空包装、二次高压高温灭菌等工序。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粽子的品质和口感。

据了解,晋祠米粽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选用上好的晋祠江米和优质的粽叶,再加上特制的馅料,经过精心包制和蒸煮,最后制成香气扑鼻的粽子。这种粽子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新标准助力 老字号企业海外拓订单

此外,今年,为让粽子这一传统美食在海外“出圈”,不少企业正从扩大产品出海向推动品牌出海转型,通过创新产品等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

记者在浙江嘉兴的一家食品企业生产车间看到,近1000名工人指尖飞舞,一只只粽子快速成型。端午临近,生产车间里比往常忙碌许多。

今年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产量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粽子的蒸煮工作?秘密就藏在了眼前这个刚刚投入使用的“真空粽数智化车间”里。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炜介绍:“生产的效率大概可以提升30%,味道变得更加浓郁,而且肉变得更加嫩。”

记者从中国商业联合会了解到,全球首个中国传统节令食品国际标准——《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今年正式发布,为粽子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新机遇。截至目前,中国食品企业的30多个粽子品种远销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18.5%。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口味升级、跨界“上新”、海外“出圈”……舌尖上的“端午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