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已经由南向北陆续开镰 今年“三夏”迎来哪些“新”变化?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7日 12:06:08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7日 12:06: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三夏”是指夏收、夏种和夏管。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已经由南向北陆续开镰。我国常年夏粮小麦机收面积约3亿亩,预计今年“三夏”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

这张图是我们根据26.8万台装有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的常年作业数据,绘制的小麦机收路线图。从这张图上,我们能看到,小麦机收最早从西南地区开始,继而转向冀鲁豫苏皖等黄淮海麦区,最后奔向陕西、甘肃、新疆。目前,小麦机收主要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到麦收正忙的三个省去看看今年“三夏”有哪些新变化。

安徽阜南:农机加速流动 37秒过高速收费站

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安徽阜南的高速路口。随着前期四川、湖北部分地区收获完成,一部分跨区作业农机正在向这里集结,他们如何抢时间、抢进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在安徽省阜南县,经过两天的观察,记者发现从高速进入这里的农机每天都在增多,这也意味着这里的小麦开始进入大面积收获时间。麦子成熟后,需要在最合适的时间里收获,像安徽省今年就计划在10天以内把小麦收完,“抢”这个字不仅仅体现在作业的过程里,也体现在收割机的转运中。在记者所在的收费站,刚刚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十七八台收割机经过。

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麦收大忙季节,晚上的时间也很宝贵,因为这是联合收割机赶路的高峰期,这样就不用耽误白天收割的时间。经过现场测算,一台联合收割机通过收费站用时37秒左右,可以说是非常顺畅的。

安徽交控集团阜阳处阜南收费站站长于梦介绍:“来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车辆,凭跨区作业证一律免费快速放行,我们还为收割机车辆开启了绿色通道,并为他们准备了水和应急防暑物品等,尽力地为他们做好服务。”

收割机下了高速过了收费站后,记者发现,这边还有当地部门设立的服务站,准备的物品真不少,有洗漱用品包、水、泡面、水果等,还有阜南县小麦分布图,让机手们对阜南的小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此外,《致广大农机手朋友们的一封信》上面有农机监理站的联系电话,可以通过电话了解各乡镇小麦的成熟情况,需不需要收割机,减少农机手等待的时间,提高小麦收割的进度。

河南驻马店:小麦“抢收团”的农机新成员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将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抢收。除了收割机外,今年的小麦“抢收团”还有一些农机新成员。下面跟随总台央视记者,到河南的麦地里去看一看。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寒冻镇侯庄村是河南小麦最早成熟也是最早开始收获的地区之一。目前,这里的机收进度已经达到20%,5月27日开始大面积迎来收获,预计未来三天将收获完毕。

行走“三夏”,我们发现智能化新型农机的使用率普遍提高。像这款最新的农机,从传统的横轴流改为了纵轴流,使得机收损失率可以降低到0.6%,相当于收获1000斤粮食最多只损失6斤,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杨新红表示,迎战“三夏”,驻马店市共投入各类收割机3万多台,其中履带收割机1万多台。应急方面组建了63支应急服务队,100多支“三夏”农机维修队随时待命。

炎炎烈日,记者发现奔跑在麦田里的除了收割机,还有一种机器——打捆机。收割机收获完后把秸秆留在地里,打捆机紧随其后,将秸秆一一打成圆柱形的大捆整齐地码在地里。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金锋介绍:“目前,我们企业已经接到全国各地的小麦秸秆订单2万吨。我们把这些秸秆捆了拉走之后,一部分用于养殖场的饲草,一部分用于发电厂烧锅炉用,再一个能帮助农民每亩地节省30—40元的人工成本和机械秸秆还田的费用。”

江苏:“数字云”为小麦保品质 保丰收

“三夏”大忙,农机手、维修队、协调调度的基层干部一起为麦收带来更多保障。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科技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夏”大忙时节,记者来到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这里相当于江苏全省“三农”工作的智慧大脑。眼下,全省的3600万亩小麦正在抓紧收获,麦田之上,有十朵“数字云”正在为全省的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

这“十朵云”是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孵化研发出的“数字新农具”,涵盖了智慧种植、智慧农田等十大核心农业板块。江苏的小麦将在28日左右进入大面积机收,现在专家团队正通过数据中心的“种植云”时刻关注小麦长势,实现方寸之间管护万亩良田。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智慧农田项目主管苏傲介绍:“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组,可能会有多颗卫星已经掠过这里,比如风云系列卫星、吉林一号卫星,这些卫星监测的颗粒度能达到0.25平方米,相当于在一亩地里有2600多个网格监测点。”

有了这些“空中网格员”,小麦从种下的那一刻起就能做到全程云上种植和管理。

智慧种植“云”呵护小麦生长,农机“云”则为小麦的各个作业环节保驾护航。记者从指挥中心动态监测图上看到,麦子从播种季到植保季,再到现在的收割季,有各种农机轮番登场忙生产。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智慧农机项目主管朱小猛称:“累计飞防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4960.87万亩,就是所有的夏粮小麦作物至少统防统治一遍。系统上看到接入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农机越来越多了,作业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了。”

目前,江苏全省已做好全面开镰的准备,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发放跨区作业证3.8万张,调备农机具100万台(套),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32个。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夏粮已经由南向北陆续开镰 今年“三夏”迎来哪些“新”变化?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