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新基建”进入发展快车道 “飞”出经济增长“新航迹”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7日 10:25:36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7日 10:25:3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在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低空基建也日益受到关注。近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了我国首部针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的技术规范,意味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具体标准。日前,记者探访了深圳一处建成不久的低空飞行器起降场。

据记者介绍,广东深圳宝安区“湾区之翼”起降场是全国首个城市内交通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起降场,起降平台直径距离是30米,给乘客留出10米的安全距离,每次可以满足一架飞行器的起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在城市内交通的起降场建设,单个起降场的形式将会成为主流。

据了解,“湾区之翼”起降场位于宝安中心临海片区,项目用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整个项目包括了起降坪、机库、指挥调度中心、候机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

广东深圳某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灌燊介绍,未来,起降场启用后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低空的观光旅游,一个是城市的空中交通。据预计,满负荷运营每天大概有40到50架次起降,能够满足乘客80到100人次。

除了大型起降场的建设,目前在深圳,不少可以满足低空飞行的起降点已经在运营中。

近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完善地面起降设施网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了按需建设小、中、大型起降场,形成可以兼顾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起降点网络。到2026年,广东省计划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

广东深圳:通信与数据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

从地面到空中,无人机在起飞之后,通信和数据的保障就成了安全有序飞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未来低空建设的关键。

在深圳盐田区的一个起降场,运行控制部负责人梁进正在根据天气变化和同事调整当天的飞行计划。他告诉记者,未来,为满足无人机常态化运营,起降场的通信网络设施需要升级到更广的覆盖面积和更高的带宽。

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研发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已经可以监控深圳市内大部分无人机的实时飞行数据,并根据突发情况发出预警。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低空经济“新基建”进入发展快车道 “飞”出经济增长“新航迹”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