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未来动能加速培育

来源:新华社 | 2024年05月27日 11:23:14
新华社 | 2024年05月27日 11:23:14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未来动能加速培育
正在加载

  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多家企业,感受比较深的是“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未来动能加速培育”。在这里,高质量发展正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切实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

  在AGV机器人的帮助下,这里平均70秒就能下线一辆车。走进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记者看到,车身车间的400多台机器人正在忙碌,许多复杂流程均由它们完成。

  以轮胎安装为例,通过引入自动安装机器人,可实现从螺母选取、轮胎抓取、定位安装到力矩校准的随动自动化装配。

  “通过积极推进数智化升级改造,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着力打造高质量的智能制造体系,全力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制造能级。”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分党委书记、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说。

  同样搭上智能快车道的还有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位于上海松江的正泰电气变压器车间,记者看到机器人正把一层层薄为0.23毫米的硅钢片按设计要求叠装加工。据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24小时可叠1680多片,相当于6名成熟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此外,变压器原本需要用的矿物油,经研发被改为植物油,实现降低碳排放98%的同时,可再生、可降解。

  产品研发新实力,塑造市场新竞争力。2023年正泰电气实现营收超200亿元,产品远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爱仕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知遥 摄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葛东波介绍,2023年上海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94万亿元,工业投资屡创新高、新兴动能不断增强。

  产学研协同创新

  “30多年前刚工作时,可用的高端医疗装备只有外国品牌,在使用中遇到问题,往往得不到厂商足够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等专家纷纷表示,以往进口厂商设计的产品通常基于其所在国情况,在国内会出现“水土不服”。国产品牌从跟跑到并驾齐驱再到实现领先,其中,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成为重要一环。

  “把用户需求作为研发的源头。”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介绍,基于一线的反馈,把医务人员的诉求变成科学问题,通过不断推进解决问题来进行研发,研发出来的产品又能经过验证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位于嘉定的上海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这里集研发平台、总部商务、生产制造为一体。记者在此亲身体验了只需要把手轻轻放入就能测量出血糖数值的无创血糖仪,并见证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可精细到“剥生鹌鹑蛋”等多项“黑科技”。

来自术锐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机器人正在剥下生鹌鹑蛋的蛋壳(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械谷”的底气和优势,正是来自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的核心资源,许多产品的研发是根据瑞金医院医生的意见做了诸多修改和调整,让物理参数成为“治疗参数”。

  “医学领域还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要,让医生做医学创新链的重要一环,与科学家、工程师多方奔赴,加快形成医疗器械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

  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统计,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337亿元,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有“1到100”,也有“0到1”

  AI生成主题视频、AI模特商拍、AI文字校对……走进位于黄浦江畔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企业负责人与产品经理们正在进行路演。

  这里的大模型“密度”极高,作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创业者们可以在一个空间内高频互动、交流,发挥创新产业的集聚效应。

上海市委网信办为大模型从业者举办沙龙活动进行合规服务指导(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以算力为例,行业初创企业通常要将获得投资的四成以上用来购买算力资源,入驻社区后,由社区出面统一进行团购谈判,能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介绍,该社区已有近2万平方米载体投入使用,吸引相关企业近70家。社区提供算力调度、语料数据、测试评估、融资等公共服务,旨在打造各类大模型及应用项目“落地第一站”,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十年磨一剑,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从0到1”,自2023年11月24日正式运营以来,短短4个多月,临床治疗病人数已达到100例,涵盖了20多个不同的肿瘤种类和各类治疗场景。

  近年来,上海着力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2023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4.7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伴随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等一系列举措,上海正向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目标稳步迈进。

  策划:裴剑容 杨金志

  记者:马知遥 龚雯 曹槟 董雪 岑志连

编辑:及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未来动能加速培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