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心理健康和个人特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有什么样的烦恼和压力?我们又该如何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呢?
目前,全国多地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问题主要呈现为学业压力、亲子冲突、情绪问题、人际交往、网络成瘾等五大类。
专家表示,从年龄段来看,从小学的中、高年级开始,孩子们会面临更多环境的适应、更大的学业压力,多方面因素叠加容易引起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多时候孩子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家长说出自己的困扰,这就需要从孩子日常表现的细微变化中,发现心理问题的早期线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医师钱英称:“第一个早期线索是睡觉,发现孩子平时一倒床就睡了,突然半个小时都睡不着,半夜老醒,还经常做噩梦;第二个是孩子以前很温和,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第三个是学习成绩下滑了,孩子会讲专注力集中不了。像这些情况很有可能都是一些焦虑、抑郁情绪的早期线索,我们要留意。”
山东的陈女士称女儿进入高中后,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还经常说自己肚子疼,要求请假不去上学……看着消极厌学的女儿,陈女士既焦虑又犹豫:如果带孩子去看医生,是不是说明孩子“心”里有病?而孩子也担心被贴上所谓的“精神病人”的标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称:“以抑郁症为代表的这些心理疾病,是经过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好转乃至痊愈的,所以我们需要去科学地看待这些问题,向整体的公众普及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
几番纠结,陈女士最终选择到济南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可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心理疏导,女儿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烦恼需要及时发现和疏导。目前,多地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同成长中的压力共处。25日,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平台将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监测,为地方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