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25日—6月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被誉为“中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之父”的邬江兴。
“人类社会更需要0到1的发明和创造,就是要敢于勇闯无人区,要坚定在茫茫大海上建灯塔、为深深黑夜赶路人送火把的信念,干那些无中生有、前人未做过的事。”这是71岁的邬江兴院士在复旦大学上的一堂思政课。课堂上,他结合自身经历鼓励青年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做前人未做过的事,而这也是他自己毕生奋斗的写照。
邬江兴出生于军人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红军。在父辈的影响下,1969年邬江兴参军入伍,后来担任数据录入员,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为了进入更广阔的领域,邬江兴开始自学相关知识,其间遭受挫折的他也曾打过退堂鼓。为此,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给他写了一封信:“认准的事情就要走下去,为人民服务,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不满足于自学的邬江兴申请进修,并于1982年完成了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的学习。由于成绩优异,还在学校的他就主持了大型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DP300的研制,这是当时中国最快、最大的计算机项目。也就在第二年1983年,中国通信事业迎来了一件大事——中国引进了第一台程控交换机。而此前,我国电话装机量很低,电话线路老旧,甚至还有清末民初的古董线路在超期服役。
当时,我国仅服务费每年流向国外的外汇就高达百亿美元。西方人把我国的通信市场比喻为“上帝留下的最后一块蛋糕”,他们不仅封锁程控交换机的技术,还公开宣称“即便到20世纪结束,中国人也搞不出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制我国自主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迫在眉睫,这个担子落到了32岁的邬江兴身上。
从熟知的计算机领域跨界到陌生的通信领域,邬江兴希望能够系统学习通信方面的知识。
面对如此紧迫的现实需求,邬江兴只能另辟蹊径。在他和团队一次长达7天7夜的闭门研究中,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就这样,邬江兴用全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交换机设计方式。1991年,我国独创的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诞生。它可以支持接入1万个有线固定电话,还可以进一步扩容,并在忙时处理能力——这一交换机标志性指标上创造了世界纪录,打破了西方国家长达20年的技术封锁。我国电话初装费从5000元直降到两三百元以下,04机也有了另一个名字——“中华争气机”。1995年,04机获得建国以来电信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啃下了一块“硬骨头”的邬江兴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上世纪90年代,国外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如何创建我国自有技术的高速信息示范网,实现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巨大的创新难题还是邬江兴领衔。
这次邬江兴依然选择不走传统主流的研究思路,换道超车。他和团队开创的基于电信网的“三网融合”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利用互联网承载高清电视的赛事直播。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几万名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比赛直播,靠的正是邬江兴团队研发的技术。至此,交互式网络电视也就是IPTV普及的新时代来临。这个由中国人创造的技术模式,现在已成为世界标准。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邬江兴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的攻关和人才培养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表示,总书记强调要做原始创新,中国需要许多的颠覆性创新,才能成为所谓的科技强国。哪一个强国是靠跟踪出来的?强国一定是创新者。我们的很多工程师是别人出题我们来做,我们要变成我们会出题。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可能顶上十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新一代创新者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者和问题的解决者,两者都要有。我们这些老科学家就是要唤醒更多的年轻人,要敢于挑战权威,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