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激活”非遗文化 传承、创新成为文博会“关键词”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6日 16:28:52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6日 16:28:5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在深圳举行。接下来,我们跟随镜头走进文博会非遗项目展区,感受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与传承。

在江苏展区,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苏绣引人流连。非遗传承人巧妙地将刺绣的柔软精细与瓷器的厚重感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在茶罐、笔筒等器物上。这件双面三异绣《山水云间》刺绣腕表,正反两面分别展现了不同图案、不同针法的刺绣艺术效果。用传统工艺融合科技和新材料,让苏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纹样作为提花织物上绽放的艺术之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兔星星”身穿的龙年新装,就是根据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的明代一级文物“四合云纹”图案设计而成。在江苏展区,针对传统服饰纹样打造的“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用数字技术“激活”千年纹样,经由数字化二次创意,纹样的形状、色彩、要素和元素等被巧妙地融入茶杯、香薰等文创产品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北展区的这件邢窑白瓷是根据衡水出土的唐代文物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创作的,呈现的是古代中原制瓷技艺与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陕西展馆的历史时空传送门、皮影戏体验隔空互动等装置将非遗与沉浸式虚拟体验、数字创意开发结合起来,观众可以在这个数字技术区域穿越虚拟时空,漫游在不同的文化遗产现场;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将自己的动作赋予皮影自由舞动,在趣味体验中走近传统文化。

本届文博会上,安徽歙县汪满田嬉鱼灯、山西广灵染色剪纸、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水书、福建布袋木偶戏等都以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走近非遗文化。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用数字技术“激活”非遗文化 传承、创新成为文博会“关键词”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