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何以成文旅新时尚?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2024年05月23日 07:37:01
新华每日电讯 | 2024年05月23日 07:37:01
原标题:文旅新时尚背后的河北之变
正在加载

  本报记者王文华 范世辉 巩志宏 冯维健

  吹吹秦皇岛晚风,喊喊石家庄摇滚,尝尝保定“驴火四件套”和正定夜市小吃……近来,河北文旅产业接连“出圈”,今年“五一”假期全省12处国家5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75.8万人次,同比增长32.4%。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渐成文旅新时尚,这新时尚的背后,是燕赵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依山傍海的河北,这两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用心培育文旅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自然风光之美、历史积淀之美、人文环境之美、时代发展之美日益凸显。

  “颜值”变“产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初夏细雨过后,朦胧雾气升腾,金山岭长城在崇山峻岭间曲折蜿蜒、若隐若现,像一条巨龙横卧在群山之巅。

  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最精华的地段之一,地处京冀交汇点,这里融合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提供休闲度假和艺术创作场所,文旅产业生机勃勃。

  金山岭长城脚下,在河北承德滦平县花楼沟村的长海民宿,游客推开窗户,眼前就是山间美景。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王钢已是第三次来到这里旅居、拍摄。“长城的磅礴气势令人沉醉,这里春花烂漫,夏风清凉,秋天漫山红遍,冬季万里雪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美得让人着迷。”王钢说。

  金山岭长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表示,依托长城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积极打造国风露营地、金山书画廊、汉服旅拍店,举办非遗展演进景区、金山岭长城杏花节、长城研学开学典礼、金山岭半程马拉松,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节目。今年以来,金山岭长城共接待游客12.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78万元。

  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河北区位优势独特。作为同时兼有草原、海滨、沙漠、湖泊、高原、平原、山地、林地的省份,河北地貌特征最全,生态系统丰富,被称作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

  近年来,河北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市场消费新趋势、新需求,培育研学游、露营游、微度假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单体最大的淡水湖,集水域、沼泽、草甸、林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于一体,在维护京津冀区域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宽广的湖泊水域、独特的沼泽浅滩、丰富的湿地植被、茂盛的林地草甸,让衡水湖成为“鸟的天堂”。

  不久前,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图正式对外发布,游客手持观鸟图,穿行在衡水湖林间小路,一片诗情画意在眼前铺展:湖中心,斑嘴鸭、绿头鸭游弋在荷塘,波纹荡漾,泛起一圈圈涟漪;蓝天下,白鹭、苍鹭时而在湖面上空飞舞盘旋,时而伫立在枝头凝望;浅滩处,反嘴鹬、金眶鸻或舒展翅膀抖动尾羽,或一头扎进水中觅食,一举一动尽显优雅。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振杰表示,目前,衡水湖共记录到鸟类334种,占河北省鸟类记录的68.7%,衡水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科普教育的经验推广地,前来研学旅游的游客突破300万人次。

  户外探险品味山间野趣,滨海临湖观鸟类百态,游走乡村享受田园时光……如今,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河北文旅产业的重要品牌,在推进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张家口沽源县地处坝上,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草原辽阔,风景独特,是体验草原风情的绝佳之地。

  夏日的沽源县库伦淖尔湖天高水阔、草青花美。赶上周末,游人或乘坐湖上游轮,感受湖面的碧波荡漾;或搭乘小火车欣赏花田草海,在站点停靠处观看马术表演;或趁着夜色,在成格勒广场参加篝火狂欢、烟花秀场,尽情享受假日的安逸与闲适。

  记者采访了解到,每年5月至10月,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大大小小的酒店预订火热,临近的民宿也基本满房,高峰时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依托旅游带动,紧邻景区的库伦淖村也走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腰包也变鼓了。

  近年来,随着河北生态治理工作推进,一些曾经的“生态疮疤”成为“绿色名片”,不仅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更成为推动当地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

  青山滴翠,碧水泛波,花田铺“金”。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千亩油菜花翻涌着层层叠叠的金浪,一辆满载游客的小火车从花田中徐徐穿行,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尽情享受着乡村美景。

  东高河村曾是一处遍布20余处煤矿、30余处煤渣场的煤矿区,一度是当地环境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当地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创建“千亩花田+文旅休闲”模式,已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五一”假期,东高河村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80万元。

  “底蕴”变“底牌”:历史和文物有话说

  泥河湾沟壑纵横间,埋藏着跨越200多万年的秘密,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满城汉墓敲开汉世雄风的大门,出土珍贵文物数以万计,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最为珍贵;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呈烘云托月之势,青砖灰瓦铭刻历史风云……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散落在燕赵大地的历史遗珍和文化资源星罗棋布,是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河北在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中培育旅游新业态,加速打造文旅新场景,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建设旅游强省的“底牌”。

  登上正定古城南城门眺望,古寺古塔、古街古楼沿城市中轴渐次排开,不远处的阳和楼,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这座始建于金末元初的名楼,修复后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争亮才艺的大舞台。据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正定古城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5%。

  正定火爆“出圈”的背后,是这座千年古城的长期文旅积淀。正定38处文物古迹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当地自2017年以来实施一系列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将传承历史文脉同古城保护相结合,使文物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文化兴起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正定县副县长、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素刚说,目前正定已形成以古城、新城、美丽乡村等为主体,集历史访古游、休闲娱乐游、绿色生态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正定全年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旅游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167%。

  深挖历史底蕴、创新表达方式,正成为当下河北一些城市激活文旅市场的重要依托。位于河北最南端的邯郸市,是一座三千年来从未更名的城市,在历史更迭中,这个城市贡献了1584个成语典故。近年来,邯郸不断打造沉浸式成语体验场景,通过主题式游览,传播成语文化。

  青砖黛瓦,酒旗飘摇。仅540米的古巷,密集分布着慈禧行宫、邯山书院等文物古建。走入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宛若进入铺展开来的一幅历史画卷,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体验非遗制作、品尝传统美食等,尽享文旅之乐。

  扫码下载App,轻轻一点,廉颇、蔺相如等成语故事主人公便“跳”到眼前,这样生动的互动场景让游客兴奋不已。“这里建设成语主题数字街区后,客流量提高了三成以上。”邯郸市丛台区文旅局副局长关文静说,“我们将继续推进数字化项目建设,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历史古街建设,让古老的文化元素潮起来,让游客收获全新的体验。”

  青砖红瓦,亭台楼阁,鱼池假山……在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的手机上,避暑山庄古建筑的立体复原展示,让记者恍然间在云端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多种历史原因,避暑山庄内30余个园中园现在仅存遗址。

  “利用VR技术复原文物是文物保护的发展趋势。”陈东说,未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景区将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更多的复原展示、艺术绘画和虚拟现实技术对避暑山庄的著名景观进行艺术再现,为游客带来鲜活的感官体验和畅快的文化享受。

  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是河北上下求索的课题,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不竭源泉。作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汇的聚集地,河北孕育了品类齐全、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河北不可移动文物达33943处。河北的文物遗存上至100多万年前,下迄近现代,没有时代缺环,许多堪称全国之最。

  在几百年演出不衰的双耳戏楼看一场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蔚县秧歌;看古堡传承五百多年的“打树花”,在璀璨烟火中体验“火树金花”;在剪纸作坊,感受老师傅一刀一刻创造的“方寸世界”,艳丽的色彩仿佛穿越时光……

  在张家口蔚县,密集分布着文物遗存点1639处,仅县城就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当地倾力打造“到蔚县过大年”文旅品牌,将蔚县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以及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串珠成链,让游客“一站式”尽享传统文化饕餮盛宴,也让当地的古老文化文物遗存焕发新生机。2024年春节假期蔚县接待游客25.61万人次,同比增长45%,成为历年来游客接待最多的一年。

  让历史可阅读,让遗产活起来,河北文旅“厚积薄发”。

  石家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斑驳厂房与新潮摇滚的混搭,让这个城市的摇滚演出季别具吸引力;沧州大运河畔,南川老街、河头老街等集娱乐、美食、购物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街区开放,再现大运河古渡码头的繁华盛景;在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素有“直隶第一街”之称的保定市西大街,一系列民俗展演引得游人如织,游客流连于青砖黛瓦之间,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打卡”变“长居”:康养休闲业快速兴起

  松柏翠绿,山水相依。夏日攀升的气温挡不住京津游客来河北泡温泉的热情。

  行走在承德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村,宽阔的柏油路蜿蜒向前,一座座农家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一公里长的村道两侧,有120余户村民经营着温泉民宿。

  原本在北京务工的王新文两年前回到家乡隆化,在温泉村一处温泉民宿做前台。“旅游旺季,我们夫妻俩每月收入一万多元。靠着温泉旅游,我们的家乡知名度越来越高。”王新文说。

  在承德,有不少以“汤泉”命名的村落,这座古称“热河”的城市,温泉地热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便是远近闻名的汤沐胜地。丰富的地热资源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康养和文旅产业,吸引京津游客纷至沓来。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花30多万元在景区附近买了一套小公寓。夏天可享山里清凉,冬天可泡汤理疗,随时都能来小住,这钱花得值。”在承德县唐家湾景区山脚下的王府温泉,来自北京的康玲和家人一起享受着汩汩温泉带来的舒适。

  “热汤”变“金汤”背后,是河北旅游康养休闲产业的快速兴起。

  位于河北东北部的海滨城市秦皇岛,拥有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185公里的优质海岸线沙软潮平,整座城市犹如一座“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45%,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

  唱歌、下棋、练八段锦、游热带植物园……前不久,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的30名老人来到秦皇岛,首站便是光年里康养度假中心,他们要在这里体验休闲康养,乐享退休生活。

  “这里出门就是植物园,空气新鲜、景色怡人,不仅宜居宜游,平时还能参加各种休闲活动,很适合养老。”55岁的京籍老人常云说。

  在光年里康养度假中心的房间内,随处可见适老化改造设施。“中心就建在4A级景区内,吃住游轻松方便。房间内加装了扶手、一键呼叫器,配有智能体征检测睡袋、安全防护手环、感应夜灯,让老人住得舒适又安心。”光年里康养度假中心负责人杨沫说。

  “今年以来,我们已接待5批次116名北京老人到北戴河体验康养,吸引25名北京、天津籍老人到北戴河养老机构入住。”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民政局副局长武咏梅说,当地与北京市西城区签订养老服务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承接候鸟式养老新模式。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等,近年来,河北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等特色康养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改变过去景点拍照的“打卡”式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河北“长居”。

  灰瓦白墙木栅,小桥流水人家。走进保定高碑店市前曲堤村,一幢幢二层小楼引人注意,这是当地已建成的“曲堤春晓”保定小院。

  这里采用苏州园林式建筑风格,将亭、台、楼、阁等元素加以组合,运用微缩的手法融入到院落建设中。置身其中,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隐居惬意感。

  据曲堤春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婷介绍,不同于传统农家乐,这些小院还专门配备了农业种植采摘、家禽寄养饲养等项目,集休闲康养功能于一体,主要承接京津地区有康养需求的人群。目前,前曲堤村已开工建设“保定小院”13座,到2025年将建设完成100座,打造环京休闲旅居康养新品牌。

  发展康养旅游,河北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毗邻京津的广阔市场,“家底”深厚,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秦皇岛被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在打造国际康体养生休闲目的地;保定安国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成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首批试点;在太极拳之乡的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根据规划,河北将进一步打造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险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将建设中医保健、温泉滑雪、康复疗养、避暑养生等一批健康旅游基地,打造健身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

  “幕后”变“台前”:拼出一片新天地

  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市长相继领跑马拉松,“跑热”当地赛事旅游;各级文旅局长纷纷出镜代言,热情推广风光人文之美……不少旅游爱好者感言,河北干部们不仅苦练内功创新产品、优化政策提升服务,还从幕后走到台前“吆喝”,也是“拼了”。

  ——“拼感情”,真心实意来“宠粉”。

  “看到这个巨大的箱子了吗?里面是保定文旅给我寄的礼物,这是我去那么多地方旅游,第一次得到相关部门回应,就像被‘班主任’表扬了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近日,北京姑娘“逛吃小猪猪”在保定狂“炫”美食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引起了保定文旅部门的关注,随后保定文旅私信“逛吃小猪猪”,并给她寄去了保定特产大礼包。

  这个“班主任大礼包”的拆箱视频再次“火爆网络”。而保定文旅与网民诚意满满的互动,使得保定美食及文旅近期在社交媒体平台“大杀四方”,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打卡。

  50多位私家车主志愿者成立爱心团,在保定东站为外地游客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对悬挂外地号牌的机动车,给予免费停放政策,推出机动车违停柔性执法举措……今年“五一”假期,保定相关部门持续发力,一系列“实力宠粉”的操作,使得保定文旅市场呈现火爆态势。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国内跨市深度游客量前30的城市中,保定列第14位,平均每日净流入用户数38.6万,成为这个假期河北人气最高的城市。

  ——“拼政策”,让产业发展更有后劲。

  “随着天气转热,前往秦皇岛的游客逐渐增多,从保定到秦皇岛一个来回可以省下400多元的高速费。”保定东方环球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威武说。从2023年起,河北推出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政策,让王威武这样的旅游从业者享受到了红利。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以来,全省高速公路旅游包车免费通行累计98.68万辆次,累计免收车辆通行费超过1.5亿元,平均每辆次免收152元,旅游市场吸引力持续释放。

  2023年以来,为了推动文旅市场恢复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河北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力度、利长远的政策措施,为旅游市场发展注入“强心剂”。

  ——“拼创新”,让文旅产品更“吸睛”。

  广袖飘飘,衣袂摇摇。在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红楼梦》主题的文化戏剧轮番上演。不同于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游客可换装为剧中人物,在真实场景中沉浸式感受国学经典魅力。

  这家戏剧主题公园自去年7月开城以来,已演出7500多场次,吸引超150万人次游客观演,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

  为了推动文旅产业出新、出圈,河北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文旅发展全过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空间,培育业态多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在“树屋秘境”进行“森”呼吸,到太行古村落赶一场秋收,在“日出酒吧”感受慢节奏……今年,河北提出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精心策划新型主题场景,将文旅消费项目由“风景化”向“场景化”迭代。

  ——“拼服务”,让游客体验更有温度。

  悠久的历史和浓浓的“乡土味”,让被称为“太行第一集”的石家庄市元氏南佐大集成为网红打卡点。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元氏县硬化大集路面1.8万平米,新建免费停车场4个、提供免费停车位600多个,还开通了石家庄市区直达南佐大集公交线路。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前来赶集的人流量暴增,节假日超万人次,最高日成交额达80多万元。

  游客有所“求”,文旅有所“应”。河北实施旅游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去年开通北京至河北旅游直通车线路6条,推出京津冀旅游环线列车线路2条,建设完工旅游公共服务设施819个、风景道1119公里。

  温情服务获得了广大游客点赞。“直饮水,免费的!手机充电,免费的!厕纸刷脸抽取,免费的!超级无敌大的城内外停车场,免费的!……”一位网友发表了一个“正定古城归来所想”。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作为我省聚力打造的文旅品牌,既是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我们将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继续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放大‘到’的流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才说。

  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2023年全省共接待游客8.44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超过1万亿元,其中接待京津游客1.2亿人次,占接待游客总量的14.2%。2024年“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9%,其中接待京津游客900.7万人次,占接待游客总量的17%。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数据,“五一”假期河北接待游客数量排全国第6位。

编辑:及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何以成文旅新时尚?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