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多亏遇到她们仨!

来源:北京晚报 | 2024年05月23日 17:59:57
北京晚报 | 2024年05月23日 17:59:57
原标题:生死一线,多亏遇到她们仨!
正在加载

  昨天,经过多日的寻找,王先生终于见到了把妻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三位救命恩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三位护士,并对她们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巧的是,三位联手救人的护士,也是昨天在现场才发现,她们竟是一个单位的同事。

  生命大救援

  ■麻醉科护士 安晴

  火速跑到站台

  进行胸外按压

  时间回到一周前。5月15日傍晚6时04分,在车公庄地铁站内,独自带孩子出行的倪女士在候车时突然倒地,心跳骤停。危急时刻,众多好心人接力伸出援手,对她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为后续入院抢救赢得了时间。第一位上前进行急救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护士安晴。当时,下班的她刚进地铁站,就听到广播里在寻找医务工作者,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刻飞奔下楼赶到站台。“当时看到倪女士已经倒地失去了意识,瞳孔散大,摸颈动脉也没有脉搏,看胸廓也没有呼吸起伏,我判断她应该是心跳骤停。”有了初步判断后,安晴马上开始对倪女士进行胸外按压。

  ■生殖中心护士 王乐

  听到广播赶来

  两人接力抢救

  此时,人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护士王乐,听到广播后也赶了过来。“当时看到有人正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已经大汗淋漓了,我就想着上去帮忙,接力进行胸外按压。”王乐说。

  ■内镜中心护士 张渴

  加入抢救队伍

  进行人工呼吸

  在两人交替急救的同时,正在2号线等车的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护士张渴,也在焦急地寻找着6号线的这处站台。“等我赶到时,看到那儿围着一群人,人多力量大,我也赶紧加入了进去。按压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还没有呼吸,我就开始配合胸外按压对她进行人工呼吸。”张渴回忆道。

  “神器”显身手

  地铁人员送来AED

  心跳呼吸渐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地铁的工作人员及时取来了站内的AED,为倪女士进行了两次除颤。在大家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后,等救护车赶到时,倪女士已经恢复了心跳和呼吸,现场急救成功了!

  送往人民医院

  情况逐渐好转 正进一步恢复治疗

  随后,倪女士被送往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迅速为倪女士完成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等治疗措施。急诊科主任医师郭杨介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倪女士的情况逐渐好转。入院的第三天,当听到视频里传来女儿的声音时,她的睫毛微微颤动起来。“有反应了!”这让在场的医生和家属激动不已。5月20日上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倪女士恢复了意识,已经可以简单地沟通交流。当天中午,倪女士成功脱机拔管。目前,倪女士正在进一步的恢复治疗当中。

  □关键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是创造奇迹的关键

  “患者发生心跳骤停,5天就能恢复清醒,算是比较快的案例,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维感叹说,能有这样的奇迹,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记录显示,从倪女士倒地到最终进入医院进行综合救治,用了大约20分钟。这其中,有人目击倪女士倒地后及时呼救,施救者正确判断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有效的心肺复苏,保证了大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甚至让患者很快恢复了自主循环,这为后续治疗打下了非常关键的基础。”主治医师刘思齐介绍。

  □暖流

  “看到越来越多人勇于伸援手”

  在妻子入院治疗的同时,她的丈夫王先生一直在寻找救助妻子的好心人。在公交警方和医院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当时急救的三位主力——安晴、王乐、张渴。当天,在帮忙把倪女士抬上救护车后,三人都默默离开了。直到5月22日,三人再次聚到一起时,她们才惊奇地发现:她们原来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三人当中,最小的安晴22岁,去年才刚刚入职;王乐32岁,是已有8年工龄的资深护士;张渴27岁,已经当了3年护士。

  虽然三人年龄不同、所在科室不同,但听到地铁广播里召唤医务工作者时,她们都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无论是在院内院外,生命至上,救人永远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第一选择和涌动在血液里的本能!”三位护士坚定地说。

  张渴对现场的情况记忆犹新:“其实当时现场还有许多人参与了救助过程,有人帮忙打电话,有人照看患者受到惊吓的孩子,有人提供急救指导……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有越来越多的人勇于伸出援手并愿意参与救助,这让我们很感动。挽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希望大家都能有勇气伸出援手。”

  本报记者 徐英波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生死一线,多亏遇到她们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