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和合而生的百鸟乐园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2日 21:59:31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2日 21:59:3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带领各方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二阶段会议上,河南信阳罗山县是唯一受到邀请参会的中国县级单位。一个小县城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我们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朱鹮是一种美丽的大鸟,曾经一度被认为物种已经灭绝。1981年,在陕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野生个体。从那时起,我国开始对朱鹮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拯救和保护,开展人工驯养、野外放飞的种群恢复行动。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为了让它们重新回归自然,2006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批准,把河南信阳罗山县的董寨保护区作为国内第一个引入朱鹮、野化放归的试验地,引入了17只朱鹮。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黄治学:“朱鹮是晚成鸟,它有一个漫长的生长阶段,从出壳到自己吃食要经过一个半月的人工护理,基本上24小时有人守护着小朱鹮。”

  这样的悉心呵护一做就是六年。六年后的2013年,董寨保护区的朱鹮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达到了首次野外放飞的条件。那一年,34只身体强壮的朱鹮被放归自然。然而,一个个另人揪心的坏消息也开始不断传来。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党组书记、正高级工程师朱家贵:“放飞了34只,存活只有一半。一是它觅食范围狭窄,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食物受到了污染,朱鹮因为饥饿产生疲劳,尤其是一些农药对它造成中毒现象,朱鹮在繁殖期的时候,开矿采石这方面也对它造成影响。”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北麓,保护区范围内,过去也一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

  河南信阳市生态环境局罗山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建斌:“当时将近有五十几家矿山企业,它们生产或开采过程中,爆破有振动、有声音,切割的时候有噪音,汽车进出的时候有扬尘,对生态破坏非常大。”

  罗山县境内的山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丘陵和平原是粮食主产区,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让罗山县在经历了盲目发展的困惑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

  熊建斌:“以前,我们想着发展工业,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之后,我们县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全县上下充分利用罗山优良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渔业,推广生态经济。”

  也就是第一批朱鹮放归自然的2013年前后,罗山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整治生态环境。关闭了保护区内所有矿山,对被破坏的山林实施人工修复,种植多样化的本地树种。罗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就需要推广和鼓励有机生态农业。

  紫云英的生长季节与水稻的生长季节正好可以衔接起来。记者来到罗山县的时候,大田里的紫云英正在收割,水稻即将插秧。

  河南信阳罗山县子路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权:“根瘤菌在土壤里面,大点的像黄豆那样大,长得像小瘤子一样,它是一种固氮的,可以提高田里8%—10%的固氮量,相当于田里撒12斤尿素,减少施肥大概50%,每亩省五六十块,一亩要提升水稻产量100至200斤。”

  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保护区外推广稻鱼、稻虾生态种植,鼓励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丘陵山地上的茶山,也变成了有机茶园。

  亿峰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洪运:“有机茶园讲究生物多样化,植被蕨类越多越好,不使用化肥,让生物链自动来控制,小鸟来吃野果子吃里面的害虫,人也可以吃,因为它有机,咱拿了国际有机认证。”

  过去的茶山寸草不生,现在的茶山树木、灌木、杂草、苔藓什么都有,变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通过多年的努力,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得到很大改善,2019年,罗山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十多年来,董寨保护区因为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0%,增长到75%,森林的树种更丰富,森林质量更好。

  罗山县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和光照都充足,森林覆盖率高,水塘湖泊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鸟类的天堂。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我国特有的珍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就是这里的原生物种。当初选择这里作为朱鹮的引入野化放归地,也是看中了这里本就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条件。生态立县的十年里,罗山县为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基础条件。

  熊建斌:“有了好的生态环境,以前一些面临退化的种群又可以得到恢复,对已经迁出的物种又具备了迁回的条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组成了一个良好稳定的生物圈,鸟类由233种增加到现在的334种。”

  鸟类数量和种群的增加,说明了罗山县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正在改善,鸟类对自己生存空间和环境有了明显的适应性。

  从2013年第一次放飞朱鹮到去年底,先后实施了7次的朱鹮野化放飞,野生种群数量达到600只左右,已经扩散到周边3市8县区。

  董寨已经不再放飞朱鹮,变成了全国最重要的朱鹮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储备基地之一。在我国,有超过30%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也不断为朱鹮提供着众多良好的栖息地。现在,陕西、河南、浙江、四川、河北、江苏、湖南、山东、甘肃、湖北等地都发现了朱鹮的身影。朱鹮也不再是难得一见的美丽大鸟,在全国的种群数量已经破万。

  截至去年,我国91.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在罗山,人们把朱鹮称作是“吉祥鸟”。祁堂村的徐德福、胡新珍夫妇,每天都要上山好几次,因为在这片他们承包的山林里,有他们的牵挂。

  八年前,一对朱鹮在徐德福家旁边的山林里筑巢孵化小朱鹮后,又飞回山林。从此,年年都会回来孵化小朱鹮。今年,更是奇迹般生下了四胞胎。

  山上蛇多,徐德福担心蛇会伤害小朱鹮,就买了驱蛇药撒在那棵大树周围。在罗山,很多村寨的周围都有朱鹮筑巢。为了保护山林和野生动物,罗山设立了检察保护中心,建立了“林长+检察长+法官”的保护机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来到罗山时说“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鸟与人相处的距离如此之近、密度如此之大”。

  河南信阳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多年来,我们发现朱鹮特别喜欢在村庄附近筑巢,有机稻田里的泥鳅、小鱼、小虾能为朱鹮和其它珍稀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罗山县已经深入民心。我们的县域经济也不断涌现出新的业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让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不到罗山董寨,不算爱鸟达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欣赏拍摄这里的白冠长尾雉、朱鹮、蓝翡翠、发冠卷尾、仙八色鸫、寿带等明星鸟。罗山县也因势利导,在引导全社会爱鸟护鸟的同时,发展观鸟经济。有五万多人成为护鸟、观鸟志愿者。

  罗山县生物多样性的十年变迁,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缩影。我国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和九大重点任务;去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点任务并作出明确部署;今年初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长期目标,并围绕4大优先领域部署27个优先行动。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在进一步加强。 

  十年的生态立县,让罗山县成为了和合而生的百鸟乐园。罗山的生态越来越好,当地群众也享受了更好的人居环境。这个小小县城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力度和成果。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美丽中国,生机盎然。

编辑:及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焦点访谈:和合而生的百鸟乐园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