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近3600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多管齐下”确保颗粒归仓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22日 13:28:18
央视网 | 2024年05月22日 13:28:1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再过3天的时间,也就是5月25日左右,江苏近3600万亩小麦就要迎来大面积收获,预计6月中旬前,江苏全省小麦将基本完成收获。江苏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小麦的十分之一左右。主产区迎丰收,5月22日,我们要走进的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

江苏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长江、运河等水系穿流而过,境内有太湖、洪泽湖等多个大中型湖泊,水网稠密、气候温和。小麦是这里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今年播种近3600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增产趋势明显。

江苏农业科技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在全国率先整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夏收,江苏小麦机收率将稳定在99%以上。

小麦总体长势较好 呈现增产趋势

今年,江苏小麦生产有哪些亮点?如何实现颗粒归仓?我们来听听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怎么说。

在江苏南京浦口区汤泉农场的一处麦田里,江苏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巫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小麦总体长势较好,呈现增产趋势。

巫建华在麦田里向记者介绍:“我们看这个穗数和穗粒数,应该说是搭了一个很好的丰产的架子。你看叶片从底下到上面还是翠绿的,说明当前的灌浆,包括目前天气对灌浆非常有利。接下来应该是一个丰产年,单产水平比较好。”

巫建华说,丰收的好形势来之不易。赤霉病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而江苏是小麦赤霉病的多发重发区。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威胁面积超过2000万亩,占比超过56%,流行气象风险为近十年少有。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亿元,实现政府采购一次免费用药全覆盖,全力防控赤霉病。

巫建华称:“加强了预测预警,加强了一些技术指导服务,特别是加大了组织推动和政策的落实,包括派出了技术指导组。从颜色上看、从长相看,今年田地里赤霉病的防治应该说是非常到位的。”

麦收期间,江苏小麦倒伏、穗发芽和烂麦场的风险依然较大。当地已制定夏季抢收应急预案,加强履带式收割机、移动式烘干机协调调度,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08个、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32个,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796支,落实应急烘干服务主体3503个,提升农机抢收抢烘应急服务能力。

巫建华表示,目前,江苏全省已调配各类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15万台(套)。提早准备应急救灾。省、市、县、乡镇都有机收保障热线电话,完善四级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颗粒归仓,丰收到手。

记者观察:粮食交易市场小麦预售成交趋势活跃

眼下,尽管主产区小麦还没有大面积收获,但不少还长在地里的小麦已经被卖了出去。这是如何交易的?我们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大厅里,今年即将上市的新季小麦正在交易。大屏上,11笔小麦预采购正依次有序进行。经过多轮竞价,一批还长在地里的小麦完成了采购合同交割,提前锁定了买家。

小麦未收却已交易火爆。最近几天,江苏省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每天预采购新麦都在2万吨左右,这相当于每天有52000多亩正在田里生长的小麦被卖了出去。

记者了解到,小麦预采购成交价对未来新季小麦上市价格有着风向标的作用。种粮农民、种粮大户、粮食经济人通常都会结合预采购成交价来确定销售小麦的价格和时间。

泰州靖江种粮大户唐正平担心,过几天小麦大面积收获集中上市后,价格会出现波动,农忙间歇,他赶到附近的小麦交易市场了解行情。

某粮食企业收购负责人孙卫铭介绍:“今年小麦长势都不错,好于去年,我们预计今年小麦的产能可能要比去年增产一点。目前来讲,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上是平稳的。”

唐正平今年种了500亩小麦,品质好,长势也不错,他当即决定,趁着小麦价格稳定把500亩小麦全都预售出去。达成预采购意向后,企业技术员来到唐正平的麦地测产,随后和唐正平草签了小麦预售合同。双方约定,一级小麦预售价为每斤1.27元,一旦实际收获后,小麦品质没有达到一级,双方将协商降低价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一些农民担心小麦集中上市,很可能人手、车辆紧张,扎堆儿卖粮不便,提前进行小麦预售。南京六合程桥街道种粮大户祝从兵前两天刚与当地一家粮食收购企业签了交易合同,800多亩小麦的销售不愁了。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种粮大户祝从兵称:“运输车开到我们田间地头,直接拉走了,也减少了我们的人工,省得找地方晒。订了合同,现在望着小麦在地里面,实际上钱已经到了我们的口袋。”

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副主任孙家喜介绍:“我们今年到目前为止小麦一粒没上市的情况下,已经预采购42万多吨,而且每天还在以一两万吨的数据不断增加。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包括各类粮食主体,对未来小麦丰收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三夏科普:专业仪器 为小麦品质打分

我国两大口粮——小麦和水稻,其中小麦消费量占四成。不同地区产出的小麦适合制作什么样的食品?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如何实现?我们跟随记者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栽培课题组的实验室去寻找答案。

不同面粉有不同的用途,其中,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是决定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

对加工后的食品做测试,课题组有专业的仪器,可以模拟人的口腔咀嚼运动,分析样品品质和感官特性。实验室师生也会从外观、颜色、香味、口感等方面为面包、饼干打分。

记者介绍,看似简单的观察和品尝,在专业上称为“感官评价”,是评价小麦面粉食味品质的重要手段。从籽粒到面粉、面团,再到终端食品制作,小麦会经历多层次的检验。获取了这些数据,课题组想方设法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用途。

通过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小麦籽粒进行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将江苏省分为六大麦区39个亚区,各区土壤条件、气候因子和栽培措施差别很大,因此各区小麦籽粒品质差异很大。不同地区适宜种什么品种,是农民们最关心的话题。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鱼米之乡”近3600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多管齐下”确保颗粒归仓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