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第一线 “五一”假期建设者不负所托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团圆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04日 11:34:56
央视网 | 2024年05月04日 11:34:5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2023年底,新开通的济郑高铁迎来首次“五一”假期运输。假期期间,每天有60多趟高铁驶过济郑高铁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高铁加密开行,每趟高铁驶过大桥只需要10秒钟,但桥隧工们要在凌晨时分爬桥顶、钻桥底,对大桥进行“体检”。

  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是国内首个跨越黄河时速350公里的无砟轨道、矮塔斜拉混凝土连续梁桥,全长1080米。

  晚上11时57分,当天最后一班高铁列车飞驰而过。此后的4个小时,列车不上线运行,桥隧工们要抓紧时间给大桥做一次全身“体检”。斜拉索与大桥连接处的索鞍位于大桥矮塔顶端,承载着大桥的全部重量,是体检的重要部位。

  大桥索鞍的位置距黄河水面有60多米,桥隧工们需要借助20层楼高的笼梯,徒手攀爬才能到达。大桥有5个矮塔,每座矮塔上有16条斜拉索,每条斜拉索承载了约100千牛的拉力,检查时他们要把身子探出笼梯,通过眼看和敲击仔细辨别设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从塔顶下来侯家辰已经感到双腿有些松软,需要休息,他的工友王志奔继续对大桥连接支座进行检查。

  连接支座位于桥面之下10多米,距离黄河水面也有30多米高。王志奔顺着宽度不足半米的悬梯小心翼翼向下攀爬。由于精神高度集中,手脚很容易疲劳,爬到一半时,王志奔用双脚撑住梯子,赶紧放松一下双手。穿过悬梯,王志奔钻进大桥支座与桥身之间的狭窄空间里,对支承垫石进行检查。

  凌晨两点,支座检查完毕,检修时间已经过半。王志奔和工友们抓紧时间,继续对桥梁底的混凝土面进行检查。检查梁底需要乘坐电动台车,师傅们叫它“摇篮车”。黄河水面上风大,台车会不停晃动,这时就要蹲下用手扶牢保证安全。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修,他们一直俯着身子、头斜仰着不断进行触摸和敲击,把检查情况通过手机终端上传到作业系统。

  “孤勇者”:水下堵漏风险难测 万里之遥精修水坝

  这个“五一”假期,有一支来自中国的水下施工队,正在尼日利亚凯恩吉水电站的维修一线忙碌着。这座水电站是尼日利亚规模最大的水力枢纽工程,运行50多年后,水电站多个部位出现破损,急需维修升级。

  在凯恩吉水电站,每天早晨8时,水下修复项目的工程潜水员刘庆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召开例会,告知当天的工作事项。今年41岁的刘庆,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20来年,积累了丰富的水下作业经验,也曾前往越南、毛里塔尼亚等国执行水下堵漏等任务。在这次凯恩吉水电站修复任务中,刘庆主要负责统筹队员们的工作,保障作业安全。

  例会后,23名潜水员分组登上工作的浮排,每次3名潜水员在水下作业80分钟后,另一组3名队员再接替下水,浮排上的队员在准备下水轮换的同时,还要负责送材料、放气管等辅助工作。第一批队员已经穿好潜水服,刘庆仍在忙着叮嘱各种注意事项。由于水下能见度仅有半米左右,每天第一位下水的队员找好工作点非常重要。

  刘庆介绍,此次水下修复工作内容包括安装钢筋70余吨,浇筑水下混凝土3100立方米。他感叹,真正做了这个行业之后才懂得其中的风险,除了身体素质要过硬,同时,还要能够应对水下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呼吸器进水、水下缠绕等,施工难度和危险性都比陆地上更大。

  这里深浅不一的冲坑,需要薄层修复技术,而常规混凝土浇筑材料在这里无法使用,最终刘庆他们采用了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水下环氧材料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一种新型加固材料,在水下可以迅速固化成型。刘庆说,这一次的工期仅有3个月,他们必须赶在当地的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修复。

  从早晨登上浮排,一直工作到晚上下班,连中午饭刘庆和队员们都是在浮排上轮流吃。他说,每天朝夕相处,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他们身在异国他乡的心灵慰藉,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任。

  还有一个多月,刘庆和队友们就可以完工回国了。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家没有休息,抓紧赶工,想到跟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近,个个干劲十足。不过,在紧张忙碌之余,大伙儿依然对过节充满热情,筹划着要吃一顿大餐。

  刘庆说,现在,在凯恩吉水电站,共有近百名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在一线施工作业。除了修复大坝以外,还有人员在对故障发电机组进行修复更新,同时,为新建的发电机组浇筑基坑和安装机电。整个水电站续建和修复工程预计将于2027年完工,届时总装机容量将由760兆瓦增加到980兆瓦。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我在第一线 “五一”假期建设者不负所托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团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