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速评丨走过67年 广交会如何在“应变”中“求变”?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 2024年04月28日 00:17:5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 2024年04月28日 00:17:5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4月27日,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结束。截至4月27日,共有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2.1%。

而在新中国的外贸史上,广交会至少创下了两项“奇迹”。

一是自1957年创办以来,走过67个春秋从未间断。

二是无论中国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改变,广交会始终是观察中国外贸的“重要风向标”。

这两项标志,不难看出广交会始终紧跟潮流的“秘密”:广交会始终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因时因势做出改变。这样一个“老牌展会”如何一直保持活力?走过67年,广交会如何在“应变”中“求变”?

在应变中主动求变始终是广交会“主旋律”。正在举行的135届广交会首次设置了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像这样的结构性调整,对一个大型展会而言并非易事。而在去年的134届广交会上,刚刚做出了25年来组展优化大调整,跨期调整了7个展区,让来自全球需求最大、最感兴趣的主题展品能够得到更加优化的展示。这几年,这样的“大”变化几乎在每一届广交会都会出现。

展会结构更新频率加快,参展商“主动求变”的节奏更是紧追全球市场步伐:今年,广交会新展品数量突破100万件,广交会逐渐成为参展商新品发布的“秀场”。从展会结构到参展思路,从“新三样”到“跨境电商”,从“亮展品”到“亮设计”,广交会的主题不断紧追全球市场潮流,参展商也在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同时,主动用新产品“创造需求”,这也正是广交会经久不衰的“活水”所在。

“应变”“求变”背后是全球需求之变。根据广交会官方最新数据显示:80%以上的参展企业通过广交会结识了更多供应商,64%的参展企业找到了更合适的配套服务商,62%的参展企业获得了更高效的生产替代方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优质展品之外,不少参展商凭借对市场的敏锐观察,让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深度绑定;在提供单个产品之外,还根据客商需要,定制改造方案;从客户角度着想,今年第一期机电产品参展商不仅想方设法帮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做“加法”,还贴心地根据客商节能减排需求、工厂空间利用率量身定制“减法”方案——从“卖产品”到“推服务”,延长的是服务时间,延伸的更是合作空间。经过多届变迁,广交会不再只是一个“展览会”,参展企业需求层次也更加丰富。广交会、参展商不断“应变”,主动“求变”,其背后的驱动力正是全球对中国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并且需求始终在不断升级、变化。

“我们需要和中国、中国企业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不仅是为了销售我们的产品,更为了了解市场的趋势。广交会是世界的广交会,这就是事实。”来自土耳其的于勒克第三次作为进口展参展商参加广交会。

从人头攒动的会场,到几乎每届、每期都在“突破新高”的人数,客商从会上“找产品”到如今“找设计”“找服务”,这些案例都在生动地说明这样的一个事实:从看好中国市场,到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也正在用源源不断的“新意”来满足来自世界实实在在的“真需求”。这也是我们从一个始终在不断应变、求变中的“老广交”中,得到的“新启示”。

(总台记者 孔英璘)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湾区速评丨走过67年 广交会如何在“应变”中“求变”?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