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镇江西津渡:诗情流淌,烟火氤氲

来源:新华社 | 2024年04月25日 11:24:22
新华社 | 2024年04月25日 11:24:22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镇江西津渡:诗情流淌,烟火氤氲
正在加载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记者柯高阳、李茜、陈硕)“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当年扬帆北上,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人乘船过江之处,就在今天的镇江西津渡。

视频制作:张可心

  西津渡,是古代镇江的过江渡口,依山临江,风景峻秀。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这里成为漕运重镇、交通咽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了众多诗篇——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写尽西津渡当年的繁华忙碌;“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道出旅人待渡长江的寂寞愁思……诗情流淌千年,古渡的文化气息更加厚重。

  渡口人来人往,街市应运而生。六朝时期西津渡古街开始形成,至北宋时期已发展为相当规模的集市。伴随着江海河岸的历史演变,西津渡逐渐从渡口演化为古街区,社会功能不断完善。

4月23日,游客在西津渡游玩。新华社记者 陈硕 摄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如今的西津古渡不再,古街换貌,但西津渡“活化石”般的古代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保存,成为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

  建筑是历史的年轮。在西津渡不大的街区里,有昭关石塔等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30多个省市级文保单位。漫步其间,游人可以看到南方三合院、北方四合院、江南骑楼结构、上海里弄胡同等不同的中式建筑。

图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泥叫叫(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茜 摄

  非遗是活着的历史。在西津渡小码头街,清脆的哨声不时在街边回响,引得来往游客纷纷驻足。这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泥叫叫,造型不拘一格,能吹出多种哨音。太平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泥叫叫渐渐被人们遗忘,制作的手工艺如今也濒临失传。如今不少游客从网上看到后专门来西津渡打卡,这一手艺正在被更多人了解。

  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锅盖面制作技艺、膏药制作技艺……如今,西津渡已进驻10多项非遗,散落在老街各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体验路线。

西津渡夜景(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柯高阳 摄

  要体验西津渡的美,最好的方式是夜游。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屋檐上挂着的灯笼亮起点点红光,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车水马龙的古代。沿着西津渡的“五十三坡”拾级而上,灯火点点中,行路更添一份古意。

  古街正中,是始建于元代的昭关石塔,至今已矗立700多年。月光下,青石雕成的古塔造型优美,气度庄严,这里是西津渡的经典地标。距离石塔不远处,展示着一处考古挖掘坑。“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基底层叠压积,悄无声息地复原这座千年渡口的历史记忆。

  把思绪从历史中拉回的,是古街上氤氲的烟火气。春风沉醉的夜晚,游人沿着青石板街漫步徜徉,街角的尚清戏台灯火辉煌,一旁的淮扬菜馆宾客盈门……西津渡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而这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编辑:及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文化中国行|镇江西津渡:诗情流淌,烟火氤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