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进行就业培训、提高技能的建议。今年,她将针对如何吸引更多人才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积极建言献策。
春节期间,贵州兴义市迎来了大批游客,全国人大代表李利也特意来到这里,她想对传统非遗民族手工艺品及服饰的销售情况进行调研,听听不同的意见。
2023年全国两会上,李利提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进行就业培训、提高技能的建议。两个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这个建议作出了答复,把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排在首要位置,采取中长期、短平快培训、以岗带训等方式相结合,让群众掌握新本领。很快,这些政策就在贵州落地了,李利也明显感到了身边的变化。卢明花是紫塘村村民,通过技能培训,她学会了用缝纫设备来做服饰配件。
过去一年,仅晴隆县阿妹戚托移民搬迁小镇就开展了8期培训,有300多名像卢明花这样的妇女经过培训掌握了缝纫和刺绣技术。去年,这个小镇的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的销售额达600万元,带动当地600多人增加了收入。
李利自己也是一名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从小就跟村里的老手艺人学习布依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2016年,她从福建打工返乡,开始和母亲一起做传统服饰,从手工作坊到门店经营,在发展中她发现一些老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老一辈担心自己手艺无人传承,但李利在调研时也发现,有些人对这些传统的技艺很感兴趣,却苦于无处求学,为此,李利想要开一个直播培训。
经过近一年来在黔西南州的走访调研,李利收集了不少意见,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她想就如何吸引人才加入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利表示:“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爱上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手艺人希望非遗文化能够更多进入职业院校,以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和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助力传承和创新,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