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中通道主线贯通了!
计划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又一个大湾区新地标跃出海面
围着珠江出海口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形成了A字形布局
东起深圳 西至中山
深中通道正是其中重要一横
2016年12月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
2018年深中通道全线开工
全长24公里
10大世界首创的装备
10项国际领先技术
中山至深圳未来30分钟内即可通达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
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为什么这么“牛”?
桥
一跨1666米!“桥巨人”创多项世界之最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桥梁宛如巨龙一般,在水面上蜿蜒出优美弧线,两边海天一色,开阔而壮观。
其中,一座全长2826米的大桥像一个巨人,矗立在伶仃洋主航道上,它就是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伶仃洋大桥:
大桥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达到76.5米。
大桥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桥梁主塔;
大桥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
由于身处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团队研发了全新的气动外形,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17级台风。
岛
“海上鲲鹏”:伶仃洋上新地标
从海面上几十米高的桥上,车辆怎样才能安全顺利地开进海底隧道呢?在茫茫大海上首先建起的西人工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鲲鹏,展翅在伶仃洋海面上。这里也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构造,从这里开始,深中通道开始了全长6845米的海底隧道部分,未来汽车将从这里驶向海平面之下,最深的地方将会在海平面之下39米的沉管隧道中行驶。
2016年12月率先开工,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建设在伶仃洋上落下的第一子,茫茫大海上,一座人工岛是如何筑起的?
处于采砂区内,地层复杂,硬质夹层最大厚度达9米,用常规装备和技术,钢圆筒无法顺利振沉就位。建设团队研发了新技术,在海域地基上“磨豆腐”,通过自主研发的12锤联动锤组同频震动,成功将一个个巨型钢圆筒打入海底岩层中,创造了四个半月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 这座“海上鲲鹏”也将成为伶仃洋上的新地标。
隧
八万吨沉管“参北斗” 海底穿针无缝对接
全长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双洞双向8车道。车辆行驶在18米宽的单向四车道中,感觉非常开阔宽敞。隧道口上方独特的减光结构设计,让人们在进入隧道时,也不会感觉到光线由明转暗的强烈变化,实现视觉上的舒适转换。
为了保证隧道行车安全,深中通道还研发了智慧交通管控系统,通过安装在隧道内的各种“神经网络”传感器,能够主动、快速发现事故。
正式运营后,隧道中的驾车速度可以达到10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只需要四五分钟,就可以顺畅地在海底隧道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海底“穿针绣花”:“厘米级”到“毫米级”
其中,海底隧道沉管段长5025米,由32个重达8吨的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如何把双向八车道的隧道放进几十米深的海底?如何确保一次性精准对接、安装到位?这就和天上的北斗卫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项目启动时,恰逢北斗系统投入使用,团队引入北斗的力量,由船上的北斗卫星天线和附近的参考基准站配合,对沉管进行差分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并且创造了连续7节管节毫米级对接的“深中精度”,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的误差5厘米。
水下互通
岛隧之间如何转换?
6分钟左右穿越隧道,就是东人工岛。东人工岛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西接海底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深圳端的门户工程。从空中俯瞰,T字形的主线隧道与两旁的匝道隧道桥梁,就像一只挥动着翅膀的海鸟翱翔在海面上。2017年开工建设前,这里还是一片海面浅滩。海砂填筑而成的岛体面积近35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标准足球场。
△ 海底隧道与路面高速公路如何相互转换?
这里,海底隧道与路面上各条高速公路相互转换,与相邻路网衔接、实现多地互联互通。相当于一个水下隧道和路面上道路互相连接的枢纽,是我国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曾写下的诗句
表达了在广阔大海里的孤独与哀叹
而现在,我们可以说
“伶仃洋里不伶仃”了
虎门大桥 港珠澳大桥 加上深中通道
伶仃洋上已经热闹非凡
我们在这样宽阔的海面上
架起了堪称雄伟的桥梁
为跨江越海的能力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智慧而赞叹!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房轶婷 张媛
总台央视记者丨王琰 翟壮 丛威娜 刘畅 陈晰
编辑丨宋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