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的杯子随处可见
但“躺平”的杯子你见过吗?
今天要介绍的这一“杯”
堪称汉代玉器中的绝代精品
360°无死角+从不“出差”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角形玉杯
01
2000多年前的玉杯“躺平”了!
这只杯子没有底座
如果没喝完就放下
酒会自动流出来
因此酒一旦入杯
只能“一口闷”
(不多不多,就二两多!)
据推测,这只“能喝”的杯子
是南越文王赵眜(mò)生前的饮酒好物
△ 南越文王棺椁里面的“内棺”“头箱”“足箱”器物分布平面图,红色线框内为角形玉杯。
1983年出土于南越文王墓主棺室的“头箱”中
周围还发现了铜框玉盖杯、玉盒
玉杯由一整块青玉雕琢而成
杯壁呈半透明状
局部有红褐色浸斑
在“犀牛角”形的杯身上
一条立体夔(kuí)龙自上而下蜿蜒
(夔龙纹,中原地区特有的纹饰。)
立体灵动、霸气侧漏
此外,南越工匠是懂炫技的
装饰纹样采用阴刻线、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和掏膛工艺于一身
极尽烦琐复杂却毫无堆砌与生硬感
是汉玉中的稀世之宝
作为首批64件限制出境的文物之一
当其他“劳模”纷纷“出差”时
唯独它从不“出差”
02
造型为何仿犀角?
手持角杯饮酒的风俗由来已久
△摄影/动脉影
用玉做杯并不稀奇
做成弯弯的犀角状却很少见
古人认为,犀牛角有解毒功效
如果酒中掺有毒药
用犀牛角杯盛酒,毒药就会消解
角形玉杯或是南越工匠
在玉容器上借鉴犀牛角的造型
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
犀角是岭南地区的“特产”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
赵佗(赵眜是南越武王赵佗的孙子)向汉廷进贡的礼品清单中
也曾出现过“犀角十”的字眼
△犀形玉璜
在南越文王墓中
犀牛的形象也常见
墓主人组玉佩中的犀形玉璜亦是
纵观历史上各个时期
手持角形杯饮酒的风俗由来已久
发现最早的一件陶制角形杯
出自河南禹县谷水河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出土角形陶杯
用角杯喝酒的场景在汉代壁画中也有出现
一位勇士左手挽袖、右手持杯
举杯与人对饮
△河南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中持角杯而饮的人物形象
到了唐代
李寿墓出土的石椁上刻画了侍女
一手持提壶、一手持杯的景象
△唐代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局部)
03
中西方的“混血儿”?
它的身世是个谜
关于角形玉杯的来源
学界有不同说法
到底是异域来通还是本土角杯?
说法一
与西方来通杯相似
西方有一种类似的容器
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的克里特岛
传入希腊后
杯子下部被加上了兽首的装饰
希腊人命名为“来通”(Rhyton)
(此词是从希腊语rheo“流出”派生出来)
△来通杯的造型及饮酒时的姿势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
与来通杯最大的不同在于
前者的酒从杯口处流出
而后者则是从杯底的兽头处流出
从二者的饮酒方式可见
并非同源,应属两种器物
△唐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是国内发现的罕见来通实物,反映了来通已经进入了唐代皇室或贵族的生活之中。
说法二
与“觥”有关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
“觥,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意思是说
兕(sì)(犀牛)角可以制成用来喝酒的酒器
角形器在商代时演变成了一种专门的礼器——兕觥(gōng)
△左:安阳殷墟王陵区中出土的夔龙纹铜质角形器;右:石楼桃花庄出土的龙纹觥
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角形器
山西石楼县桃花庄出土的商晚期龙形兕觥
也是一件仿牛角的角形器
虽然角形玉杯的身世还有争议
根据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银盒、乳香等舶来品
说明南越国时期就与海外文化有深入交流
作为目前存世的
唯一一件汉代角状玉杯
它不仅展示了
古人独特的饮酒器具
也见证了中西方的文化往来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资料支持丨闻家齐
特别鸣谢丨南越王博物院 总台广东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