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志同道合的国家与人民团结起来,为了人类共同珍视的价值而不断努力。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共担责任,共同守护着这条文明之路、绿色之路。美美与共,是人与人、国与国的美美与共,是人与自然的美美与共,是世界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
修复文物:携手保护文化遗产
当阳光洒在柬埔寨的金色大地,来自中国和柬埔寨的文物保护者们已经在忙碌了。一起修复柬埔寨王宫遗址,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到柬埔寨10年,金昭宇团队已经参与修复了两座吴哥古寺。
联合考古:古丝路又有新发现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外联合保护文物不断推进。32家中国考古机构赴海外开展36项联合考古项目,与40余家国外科研院所、博物馆等建立了良好关系。
正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上,4件体现古丝绸之路上月氏和康居文化的双耳壶、金带勾等文物首次展出。它们是由西北大学联合国内外近20家机构成立的中亚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拉巴特遗址发现的。
美美与共:以交流合作增进了解认同
10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伊朗等中亚、西亚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搭建了亚洲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际合作机制。10年来,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希腊、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东盟等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与共建国家互办文物展、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
需要共同守护的,不只有璨若星河的人类文明,还有同样珍贵的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后、泰国留学生 莲雾:这个是龙脑香科的(植物),这种是望天树。因为(全球)温度升高影响生态,所以我们想保护它们,很多种现在都是濒危。
跨国合作: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干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挑战。“一带一路”上针对它们的跨国研究和保护正在加紧进行。
从研究植物到琢磨昆虫,再到保护亚洲象,目前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读的61名国际学生,分别来自泰国、老挝、缅甸、尼泊尔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1人拿的是“一带一路”相关奖学金。
共担责任:多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70余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培训了120多个国家3000多人次的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
在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建设期间,中国建立的“海龟孕育中心”,孵化放生上万只小海龟。中孟科巴风电项目,帮助孟加拉国风电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并网发电后每年提供超过1.45亿度绿色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0万吨。卡塔尔的公交车,80%是纯电动公交车都来自中国。中沙合作建设的沙特红海新城,数千排光伏板整齐排列,24小时不间断提供可再生能源。未来,这座“未来之城”的电力供应将100%来自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