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姚抒廷 杨绎霏):超过5000枚火箭弹落下,巴以冲突硝烟再起。
当地时间10月7日,20多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进入以色列境内,与以色列军队发生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采取新一轮军事行动。
当地时间早上7点左右,哈马斯开始密集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其武装人员在火箭弹掩护下进入以境内展开军事行动。哈马斯称,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
以色列随后空袭加沙地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10月7日,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城查看以色列空袭后毁坏的民宅。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据以色列医疗部门7日消息,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1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800多人受伤。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7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198人死亡、1610人受伤。
巴以冲突为何在这个时间点骤然升级?哈马斯又是什么来头?
央视网《新闻+》栏目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进行解读。
《新闻+》记者: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牛新春: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1948年有两个国家应该在一块领土上建国,一个叫以色列,一个叫巴勒斯坦。以色列很快就宣布建国了,但巴勒斯坦不同意这份决议,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也不同意。
之后为了巴勒斯坦建国,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进行了4场中东战争,但是阿拉伯国家都失败了,结果导致不仅巴勒斯坦没有建国,以色列还把当时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全部占领了。
1993年,《奥斯陆协议》规定巴勒斯坦在5年之内可以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建立自己的政府,到现在30年过去了,巴勒斯坦建立了政府,但巴勒斯坦的领土都在以色列的军事占领之下,巴勒斯坦无法建国,这是巴以冲突这么多年不断爆发的最主要的原因。
《新闻+》记者:巴以冲突为何在这个时间点骤然升级?
牛新春:实际上这次加沙冲突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从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以来,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大规模的加沙冲突。这一次已经是第五次了。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翼的一届政府,吸收了两个极右翼的政党加入。这一届政府上台之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了很多极右翼的政策,比如没收巴勒斯坦人的房屋,新建更多的定居点,袭击巴勒斯坦的村庄,以色列的军队还闯进了阿克萨清真寺,不断侵犯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同时巴勒斯坦,特别是约旦河西岸也进行了反抗,也出现了抵抗以色列的武装组织,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巴以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爆发武装冲突是有前提的。
另外,最近沙特跟以色列建交谈判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据报道,基本的框架已经达成,而沙特跟以色列如果成功建交,会有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承认以色列,和以色列建交,这就会让巴勒斯坦问题进一步边缘化。
这时哈马斯作为抵抗以色列的一支武装,它感觉自己的地位就比较困难。
所以这次的冲突是在这些背景之下发生的。
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导弹拦截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新华社发(伊兰·阿萨亚格摄/基尼图片社)
《新闻+》记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是什么来头?
牛新春:哈马斯是20世纪80年代在巴勒斯坦兴起的一支武装,是抵抗以色列的伊斯兰军事组织。
在和以色列的斗争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领导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一直是法塔赫,也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最初,法塔赫要求通过武装斗争,把以色列人从巴勒斯坦赶出去。但是到1988年之后,法塔赫改变了自己的策略,承认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存在,同意跟以色列和平谈判。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和平谈判没有什么成果,这期间巴勒斯坦发生过两次大的所谓的巴勒斯坦人民大起义,反对以色列的统治。
哈马斯就是在1990年第一次巴勒斯坦人民大起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支武装对抗以色列的伊斯兰抵抗运动,所以今天在巴勒斯坦还存在着法塔赫和哈马斯这两支组织。
2006年巴勒斯坦曾经举行过一次选举,哈马斯胜选,但法塔赫就不承认哈马斯胜选,两支组织发生了内讧。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当时就通过军事手段占领加沙。从2007年开始,实际上就是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通过谈判和以色列接触;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区,每隔两三年通过一次武装对抗跟以色列来斗争。
这就是哈马斯的前世今生。
《新闻+》记者:哈马斯何以实力突增?
牛新春:这次冲突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次很重大的情报和军事的失误,甚至是战略失误,以色列摩萨德的负责人和总理内塔尼亚胡都说事前没有任何情报,没有任何准备。
另外哈马斯在过去两年确实是做了积极的准备,做了很多努力,下了很大的决心,很显然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新闻+》记者:如何看待巴以冲突升级后的各方表态?
牛新春:美国跟欧洲的国家都是明确地站在以色列一边的。
美国跟欧洲的表态,第一是谴责,认为这就是恐怖主义袭击;第二,认为以色列有自卫的权利;第三,都表示支持以色列采取行动。
阿拉伯国家的表态跟美国欧洲就有很大的不同,都是呼吁双方要保持克制,不要让战争进一步升级,表态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新闻+》记者:巴以和谈为何如此艰难?
王义桅:巴以冲突为什么是个死结?因为它无法通过时间换空间,或者空间换时间,它是重叠的,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教合一,都是亚伯拉罕诸教,诞生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圣地——耶路撒冷。再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这些矛盾支持搞内讧,加剧了已有的民族、宗教矛盾,使之变成了地缘政治矛盾,美国偏袒以色列,西方分而治之遗产。沙特、伊朗和解后一致针对以色列,矛盾尖锐。美俄博弈乌克兰,美国战略转移出中东,打破了中东平衡。
另外,现在不光有大国博弈、传统文化历史的因素,还有国内政治的影响。以色列的司法改革造成了十分之一的人上街游行,国内政治要向国外输出矛盾,而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土地,所以内部矛盾和国际矛盾是融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极端的司法改革才能够集中权力,但是又无法跟西方的制度相匹配,形成了更大的麻烦。
牛新春:它的本质问题就是在这一块领土上要建两个国家,有三个宗教都认为这块领土是他们最神圣的宗教圣地。
首先在巴勒斯坦这一块地方,犹太人跟阿拉伯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就产生很大的矛盾。这块土地上,在2000多年以前是犹太人建国,后来是阿拉伯人建国,到上个世纪初犹太人又回来了,两大民族来争夺一块土地,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矛盾。
另外一个矛盾就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来争夺一个圣地。
更直接的原因就是从1948年开始,为了争夺这块土地,阿拉伯人跟以色列人进行了4场中东战争,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经过长期对抗斗争,历史上的仇恨很深,要把仇恨化解掉是很难的。
在过去的战争中,有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落到国外,成为了巴勒斯坦难民,这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难民。现在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如何接收这些难民也是很大的问题。
而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已经有70万犹太人定居,那巴勒斯坦要建国,怎么把这70万人迁出去,是一个更大的困难。
这么多年来,巴勒斯坦一直受到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的支持,以色列一直受到美国跟欧洲国家等的支持,所以外部的介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要是没有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以色列也不可能像今天这么强大。
因为从1967年战争之后,美国就是以色列最强大、最稳固的盟友,不管是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还是在联合国投票中,都是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一直把以色列作为它在中东的桥头堡,“不沉的航空母舰”。在军事上,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发达的国家,但以色列是全球每年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现在美国每年还援助以色列约40亿美元,以色列很多的军事设备、军事技术都是美国支援或者美以共同开发的。
首都、边境、难民的问题,外部因素的介入,共同导致了巴以问题一直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