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中国加快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大科学装置。同时,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开展人才国际合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驾护航。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突破“卡脖子”难题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位于广州黄埔的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是中国第一家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目前,装置设备已经基本安装完毕,主要包括高加速试验台、高性能轮胎地面环境模拟试验台等装置,可以满足大飞机各类性能测试。国产民用航空轮胎看似普通,却与高端芯片、光刻机等高科技一同列入科研任务清单,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难题。
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致力于实现民用航空轮胎国产化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轮胎产销国,但民用航空轮胎却长期依赖租用国外产品,按起降次数缴费。
为了破解航空轮胎和高性能天然橡胶“卡脖子”困境,中科院近几年提出了仿生合成的解决路径,协同攻关仿生橡胶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如今,已经贯通了航空轮胎国产化的整个技术链条,基本完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注册运营了科技成果转化载体。
创新科技体制 让人才心无旁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中国近年布局建设的77个大科学装置中,34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大科学装置的应用,成为获取原创成果、突破核心技术的“利器”。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中国还格外重视人才建设,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李晓军曾经在科研院所从事微纳光学研究。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新政,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企业挂职,这让李晓军看到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契机。4年前,他通过离岗创业制度来到广州创业,从科学家转型成为企业家。李晓军说,广东这些年在科技体制改革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试行科研经费“负面清单+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来。
港科大(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汇聚各方人才 布局前瞻技术
如今,中国全力优化引人用人机制,扫除人才流动障碍,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记者来到刚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这里汇集了世界一流高校的科研人才,成为大湾区加强粤港澳人才合作的一个缩影。
香港籍教授须江曾长期在美国从事芯片研发。如今,他和不少海外顶尖专家齐聚广州,看中的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他认为,大湾区广阔空间将有助于他们把在海外积累的知识经验尽快落地,实现成果转移转化。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10年来,中国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很多“卡点”“控制点”技术还亟须攻克。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唯有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