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4月17日至18日,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社会局共同开展的“一路芬芳·福润八闽”2023年全媒体基层妇联行活动首站来到“有福之州”——福州。中央媒体、网络平台和网络大V深入走访了新大陆科技集团、军门社区、福建农林大学廖红工作实验室、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地,近距离了解她们的奋斗故事,感受她们不凡事迹背后共有的一份初心。
“一路芬芳·福润八闽”2023年全媒体基层妇联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常斯雅 摄)
立足科技前沿
她主张“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晶
从建设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助力治理“餐桌污染”,到启动全国首个“数字公民”试点为数字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再到成为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理事长……作为最早一批参与“数字福建”建设的企业家,王晶始终秉持科技成果服务人民的理念,深耕数字领域,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17日傍晚,新大陆科技集团会议室里,“一路芬芳·福润八闽”媒体采访团一行和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晶围绕“数字中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对话。
“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中国建设紧抓‘人’的数字化这个基本元素,能更好地让百姓得到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谈及“数字公民”建设难点时,王晶坦言,“数字公民”建设是漫长系统性工程,复杂性极高,依靠单一部委或碎片化的社会力量无法完成。她建议中央整体统筹,将“数字公民”纳入数字中国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横跨各部委、全行业的班子,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制定国家级的数字公民发展战略,“还数于民”,让老百姓享有自己的数据。
服务社区居民
她始终怀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
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区域。明代嘉靖初年,在此设立巡抚衙门,军门由此得名。军门社区总面积约0.18平方公里,拥有居民约3500户,人口1.3万余人,是我国城市中心地段里典型的老旧社区。
“七遛八遛,不离福州。”18日上午,“一路芬芳·福润八闽”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军门社区。走进社区,大家即刻被社区干净整洁、时尚清新的气息所吸引。这里不但有老人活动中心、小孩托管中心,还有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类便民服务店,充满了烟火气息。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从1972年到社区居委会工作至今,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始终怀揣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为社区居民奉献了大半生。她带领大家把军门社区从昔日房屋老旧、邻里纠纷、案件频发的“墙壁褙着报纸的木屋区”,建设成现如今远近闻名、拥有170多项荣誉称号的模范家园。谈到这些成绩,年过古稀的林丹中气十足地说:“这么多年,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得把居民的琐事、难事、烦心事,件件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所以,我早已把社区当成了家。”
扎根盐碱地
她打通科技到田野的“最后一公里”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
“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在团队负责人廖红教授的带领下,主动承担科技下乡任务,长期坚持科技服务“三农”,创建套作特种绿肥等茶园土壤生境优化技术,在武夷山、安溪等地建立多个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民解决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在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前,廖红教授向“一路芬芳·福润八闽”媒体采访团一行分享了她在走上“科特派”之路之前两个深受触动的小故事。
一个是她在学术会议上分享自己让大豆少施肥多增产的科研成果,却被老教授当众质疑:“论文发得也挺好的,也拿到了很高的学术荣誉,但是中国的大豆有多少按照你的方法做的?”
另一个,是有一次她看到一位老农民为了让自家种下的大豆高产,蹲下身子一棵一棵为大豆施氮肥,但是农民却不知道他施肥越多,产量却会越低。
廖教授不禁感慨:“对我们来说是ABC的常识,但是农民却没有用上。当时,我真的很不好意思,特别不好意思!”至此,她坚定了“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的信念。
心系困难家庭
她吸纳百余名留守妇女进厂务工
百谷农业公司总经理于艳
18日下午,伴随着蒙蒙细雨,“一路芬芳·福润八闽”媒体采访团一行驱车前往罗源县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出菇厂房内,一排排架子上,海鲜菇在水雾缭绕中格外白嫩。不远处,采菇车间机器轰鸣,采收、分拣、包装……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于艳是百谷农业公司总经理,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省城工作机会,毅然回乡投身家乡建设。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引进全自动菌包生产线、物联网监测系统和液体菌种,实现智慧种菇。
“我们食用菌种植都是用手机进行管理的,如果数据不对,就会进行报警,技术人员会实时对相应菇房的数据进行调整校对,做到智能化种菇。”一头短发、文质彬彬的于艳介绍道,“现阶段日产菌包3万袋,日产海鲜菇鲜品15吨,年产值5000万元”。
百谷农业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采菇车间前,于艳指了指里面的员工自豪地说:“在招收员工时,我会优先考虑镇里的低收入家庭。一些劳动强度要求不大的岗位,优先选择留守妇女。目前公司招收的100多名员工中有95%是附近村民,九成是女性,人均年增收3万—7万元不等。”在被问及大家的工作时长时,她说:“姐姐们工作按件计费,如果今天家里有事,可以晚来早走的。既能赚钱又能顾家,她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