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泓清水 科学回收废旧农膜“变废为宝”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3月19日 10:57:57
央视网 | 2023年03月19日 10:57:5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可以通过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还可以调整种植结构。近年来,云南大理就通过减少种植高耗水、高耗肥的大蒜,改种蚕豆等替代作物的方式,实现了地表水质的改善。

  云南大理洱源县右所镇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曾经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每亩大蒜大约需要300公斤左右的氮、磷化肥,是水稻的二到三倍,但其中,100公斤左右不会被田地吸收。这种种植模式产生大量富含氮、磷的农田尾水,流入洱海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从2018年起,云南大理全面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改种使用农药和化肥较少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施肥较少的蚕豆、葡萄、蓝莓、樱桃,成为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

  通过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和畜禽、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洱海流域实现了水质保护与农业绿色的协调发展。五年来,累计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45.84万亩。

  废旧农膜有人收 循环利用减困扰

  废旧地膜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和回收,会污染农田土壤,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农村部介绍,为减少农用地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我国地膜科学回收正在逐步推广。

  河北、内蒙古等9个省份的重点用膜地区,都启动实施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广高效科学覆膜技术,完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地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 “变废为宝”

  今年春耕期间,江苏淮安地区通过促进废旧农膜资源化、高效化循环利用,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农膜回收问题。

  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种植大户高爰春在当地承包了60亩地种植甘蓝、辣椒等蔬菜,为了防草害、增温保湿,每亩大棚内铺设了15斤左右的地膜。蔬菜收获后,如何处理残留在大棚内的地膜,成为高爰春的烦心事。

  为改变这一困境,今年,洪泽区通过在各乡镇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废旧地膜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将废旧农膜通过统一回收、简单处理后,经过清洗、粉碎、熔炼、挤压等工序,制作成塑料再生颗粒,实现了农膜“变废为宝”。

  2022年,江苏淮安农膜使用总量5373.11吨,当地通过建立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了农膜回收全覆盖,处理能力也大幅提升。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守护一泓清水 科学回收废旧农膜“变废为宝”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