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他们在寒冬雪原“聆听”地球脉动

来源:新华网 | 2023年01月27日 11:15:40
新华网 | 2023年01月27日 11:15:40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他们在寒冬雪原“聆听”地球脉动
正在加载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6日电 题:他们在寒冬雪原“聆听”地球脉动

  新华社记者苟立锋、顾煜

  茫茫雪原中,物探工人艰难跋涉。(新华社记者顾煜 摄)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零下26℃的茫茫雪原上,一个个穿越农田、灌渠、林带的红色身影格外醒目。及膝积雪中,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物探处分公司(简称“新疆物探处”)275队的石油物探工人正艰难跋涉。

  物探被形容为“给地球做CT”,地震勘探是石油物探中精度较高的方法。物探工人通过实施模拟地震,采集地震波数据,帮助科研人员“看清”地下岩层结构,“听清”地层“脉搏跳动”,这是油气勘探的第一步。

  “我们找油找气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温暖过节。”数九寒天,新疆物探处275队队长李栓贵和工人们冻得满脸通红。他告诉记者,为抓住时间窗口,尽量减少天气转暖物探对农田影响,春节期间,400多位物探工人坚守岗位,在寒冬雪原中加紧施工作业。

  “记不清是第几个不在家的春节了。”55岁的李栓贵春节与家人团圆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天山南北奔波35载的他,即将离开物探作业一线,这是他负责的最后一个物探项目,“虽然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允许,但还是有点恋恋不舍。”

  踏戈壁进沙漠、穿林海跨雪原、爬陡坡登高山……越是荒凉的地方,越有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因如此,物探工人常常在荒郊野外、渺无人烟的地方一待就是几个月,遭遇极寒、高温、沙暴等极端天气是家常便饭。

  图为物探工人翻越灌渠。(新华社记者苟立锋 摄)

  李栓贵说,野外寒风刺骨,公司给每个工人都配发了各类保暖防寒用品,但在雪地里待久了还是会冻透,“大家都能理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性质,等到天气转暖、积雪融化,我们的设备、车辆就没法进到农田里了。”

  沿着规划好的笔直线路,扛着十几斤重的设备线圈,扒开几十厘米深的厚厚积雪,用榔头和钢钎给检波器钉出接收地震波的孔洞……见到工人帕尔哈提·努尔敦时,他正在公路旁的麦地里重复上述动作。田地冻得硬硬实实,光是刨开积雪都相当吃力,时间长了冻僵的手不听使唤,要反复搓手才能继续作业。长时间户外工作,帕尔哈提·努尔敦变成了“白眉大侠”,眉毛和睫毛结满厚厚的白霜。

  “一天走10到12公里,直直地走,遇到什么就穿过去,”帕尔哈提·努尔敦说,在雪地里工作需要一直活动,停下来一会脚就冻麻了。他所在的新安作业区块,三维物探项目覆盖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施工时间紧张,大家都加班加点干活。”

  除夕之夜,物探工人在营地加餐,八个菜凑成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在作业区依然有人24小时不间断施工。新疆物探处275队指导员唐维说,物探施工中的测量、放线、查线、收线等一道道工序都需工人操作完成,“项目投入4万多套设备、车辆,时间宝贵,一刻也耽误不起。”唐维说。

  大年初一,帐篷里的食堂早早煮好了饺子,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工人罗磊吃得有滋有味,“吃顿饺子就是过年了。”说完,要接替夜班工友的他赶紧坐上开往施工现场的大巴。

  “能给国家找油找气,为国家能源事业做贡献,我这30多年没有白干。”李栓贵说完和工人们再次出发。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丨他们在寒冬雪原“聆听”地球脉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