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孙晓媛):广西那坡县平孟镇是中越陆地边境广西段最西边的一个边陲小镇,边境线长74.3公里。在这里,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
中越边境线上的中国界碑。 孙晓媛/摄
自1981年3月走进平孟镇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的那一天起,41年来,凌尚前就以哨所为家,同哨员们一起站岗放哨、巡逻执勤、开荒种地,将民兵哨所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边关防线。
“民兵也是兵”
59年前,凌尚前出生在平孟镇距离中越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小山村。年少时,在一次目睹了村庄被炮火炸成废墟的场面后,保家卫国的信念就在他的心底扎了根。
凌尚前向记者介绍以前巡边使用的通讯设备。 孙晓媛/摄
初中毕业后乡里征兵,凌尚前两次报名参军,因为身高原因未能如愿入伍。后来得知乡里招收国防民兵哨员,他又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民兵。
上世纪90 年代,天池哨所水、电、路“三不通”,哨所条件艰苦、收入微薄,但他毅然选择留了下来。过沟壑、爬陡坡、穿密林……没有路,他们就硬生生开出了一条路。
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长凌尚前与哨员巡逻途中。孙晓媛/摄
有一次巡逻途中,凌尚前的左手无名指被毒蛇咬伤,幸好队友及时救治,捡回了一条命,但是手指再也无法正常伸直。还有一次,在雨天巡逻时,一名哨员不慎滑倒,凌尚前想伸手去拉,结果脚底打滑两人一同滚下山坡,在滚落10多米后的地方被一棵大树卡住,下方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
这样的危险遭遇还有很多。曾经一段时间,中越边境对峙紧张,凌尚前平均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潜伏侦察任务,多次穿越敌方雷场,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哨员外出巡逻,一般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回来。孙晓媛/摄
凌尚前告诉记者:“民兵也是兵,人在阵地就在。哪怕只有一个人,只要国旗、军旗都在,只要哨所的灯亮着,别人就不敢来犯。”这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坚守在这里的原因。
守国门就是守家门
小小民兵哨,但作用并不小,由于熟悉民情边情,民兵哨所堪称戍边“千里眼”“顺风耳”。
多年来,凌尚前以界碑为伴,哨所为家,上报信息2000多条,成功处置边情百余起。
凌尚前擦拭界碑。孙晓媛/摄
在他的感召下,那坡县吹响了“尚前先锋哨”,1500余名党员干部先后主动请缨到边境一线值守巡守、参与边境管控防控。
多年来,哨所的哨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凌尚前就像一块屹立不倒的界碑。
他不断学习,针对边境形势的变化,完善防区执勤数据和突发事件预案。在他的带领下,哨员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日常巡逻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技能。
2018年,凌尚前的妻子黎兰新申请正式成为一名民兵,如今夫妻二人共同守边。孙晓媛/摄
漫长的边境线留下了凌尚前无数的脚印。在他的带领下,天池哨所被授予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守国门就是守家门。今年59岁的凌尚前告诉记者,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在这条边境线上一直巡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