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人挑时间,昆虫学家教你躲开出没高峰

来源:武汉晚报 | 2022年05月31日 11:30:30
武汉晚报 | 2022年05月31日 11:30:30
原标题:原来蚊子工作也分“早晚班”
正在加载

  全世界有超过3500种蚊子,但并非每一只都对“叮人”情有独钟。雌蚊负责吸血,雄蚊吸食花蜜,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除了口味差异,蚊子在叮人这件事上也有分工。它们并非全天候都在活动,有些蚊子喜欢微暗环境,光照强烈时基本不出动,有的则喜欢在早上出没。入夏后,蚊子开始扰人,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祝增荣、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教你科学驱蚊、正确应对蚊子叮咬。

  蚊子叮人

  也分“早晚班”

  国内最常见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库蚊体色棕黄,腹部尾端呈钝形,又称家蚊;伊蚊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其中白纹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按蚊的翅膀较大且有斑点,身体瘦,大多是灰色的。

  了解了常见蚊种,还要了解它们的作息规律,这样才更有助于防蚊。

  ◎中华按蚊 属于田塘型种类,除青海、西藏外均有分布,是中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幼虫在积水较多的稻田、芦苇地、公园等处容易滋生繁殖,晚上7-10点和凌晨5-6点是其活动高峰。

  ◎库蚊 属于污水型种类,主要生活于中度污染积水中,污水池、臭水沟、化粪池、雨水井、下水道、建筑洼地等是它们主要的生存地。库蚊多在夜间活动,晚上7-11点和凌晨2-4点叮咬活跃。

  ◎白纹伊蚊 这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登革热。作为半家栖的蚊种,它藏在植物容器、废弃物等可以积蓄雨水的容器内。白纹伊蚊可以在白天攻击人类,活动高峰为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总体来说,蚊子在3-4月开始出现,气温越高,出现越早,5月开始增多,7月到达高峰,9月后开始减少。气温和积水是蚊子生存的主要因素。平时要注意做好物理隔离,安装纱门纱窗,从第一道防线阻止蚊子入侵。早上打开纱窗通风,放出室内蚊子;下午5点前关闭门窗,防止蚊子飞入。

  蚊子为啥

  总在耳边嗡嗡叫

  蚊子吸血的确令人讨厌,奇怪的是,它们在这么做之前会发出嗡嗡声通知我们,给了我们消灭它们的机会。

  这是它们嘴巴发出的声音吗?事实上,这并不是它们能够控制的事情。蚊子的声音并不是蚊子在“叫”,而是它的翅膀惹的祸。因为在蚊子翅膀的底部有一个带齿的器官,它们的身体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声音。人们常常觉得蚊子的“嘴”很厉害,才给人它在“叫”的错觉。

  另外,蚊子喜欢有臭味、腥味的地方。人的耳朵与外界接触,而且无论是干耳或湿耳的人,耳朵随时都会分泌耳屎,而那耳屎的腥味很重,所以自然吸引蚊子在耳朵旁“盘旋”。

  蚊子在叮咬我们,从我们身体吸食了血液之后,我们会感受到皮肤上的凸起和瘙痒。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来自于蚊子的唾液。其唾液中包含的毒素对它们进食存在帮助。这些毒素通常通过血管舒张、抗凝和抗血小板特性来帮助进食。

  50米外蚊子

  就锁定了你

  为什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蚊子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你?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昆虫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蚊子的觅食绝招。

  蚊子通过二氧化碳气体远距离寻找叮咬对象。从我们肺部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团块状的气流。

  当蚊子感觉到比空气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时,就会朝着这股气流逆向飞行。大约在164英尺(约合50米)远时,蚊子就能注意到你的“与众不同”。

  研究人员认为,蚊子之所以选择特定的叮咬人群,主要是基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产生的不同化合物。我们的汗腺分泌物被细菌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通过空气进入蚊子头部的嗅觉系统。

  当蚊子距离一群潜在目标大约1米远时,它们还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包括皮肤温度、水蒸气含量以及人们所穿衣服的颜色等。

  蚊子最“青睐”

  以下七种人

  身处同一个环境里,为什么有些人会频频受到蚊子“眷顾”,但有些人则能安之若素?民间有很多相关的猜测,有人说皮肤嫩的,血液甜的,O型血或者B型血更容易招蚊子。但严格地说,这些说法都没有特别的科学依据。

  其实,小小的蚊子身上有很多感受器,比如温度感受器、湿度感受器和一些化学气体的感受器等。蚊子依靠这些感受器,选出自己偏爱的人群。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出,蚊子爱咬以下几种人:

  ◎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人的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黑颜色衣服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

  ◎新陈代谢快的人 小孩新陈代谢较快,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化过妆的人 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更受蚊子“青睐”。

  ◎饮酒的人 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了降压药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孕妇 孕妇遭蚊子叮的机会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哪种驱蚊方式

  更有效?

  物理驱蚊方法有安装纱窗门、蚊帐,用电蚊拍等。夜晚外出时,穿上长袖长裤,避免大面积皮肤暴露。检查房屋周围有无容易积水的容器,及时清理。

  比起驱蚊手环、蚊香、驱蚊花露水等,更安全有效的化学驱蚊方法是,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或派卡瑞丁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避蚊胺 驱蚊效果很好,被认为是驱虫剂的“黄金标准”。浓度越高,驱蚊时间越长。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含10%的避蚊胺驱蚊水。

  ◎避蚊酯 驱蚊效果短暂,但效果不错。

  ◎派卡瑞丁 驱蚊效果短暂,但可以直接用于皮肤,2个月以上婴儿就可以使用。

  ◎柠檬桉叶油 植物驱蚊剂,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中国驱蚊剂。可维持最多2小时的驱蚊效果,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

  ◎氯菊酯 用于衣物和日常用品的驱蚊剂,不建议直接用于皮肤上。

  被咬了抓挠

  是最不推荐的做法

  蚊子叮咬猎物时会“吐口水”,其唾液主要成分是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便于吸食。

  抗凝剂注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组胺,让血管扩张、皮肤发红,血管通气性升高,局部长包、变痒。

  被蚊子咬过后,别再做抓挠、掐十字米字、涂口水等“常规操作”,这些没有实际止痒消肿作用。

  抓挠除了使得蚊子包越来越大、越来越痒之外,要是一不小心挠破了,还可能留下炎症后色素沉着,甚至诱发感染。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瘙痒处局部涂抹止痒剂(如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止痒。

  如果瘙痒明显,可以考虑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建议咨询医生后再规范使用药物。

  综合生命时报、搜狐健康报道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张恪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蚊子叮人挑时间,昆虫学家教你躲开出没高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