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050米,是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团队5月21日凌晨创造的观测高度新纪录。此时,距上一次创下浮空艇升空科学观测高度海拔7003米的世界纪录,已经过去3年。
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家们要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不断攀登,甚至“超越珠峰”?
时间回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名年轻人第一次把五星红旗立在珠穆朗玛峰之巅,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的壮举,也从此开启中国探索珠峰的漫漫长路。
6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珠峰地区开展了6次大型综合科考,每次科考都是与严酷环境和生理极限的较量。据了解,为了携带专业设备,科考队员的平均负重往往是普通登山人员的两倍,一个气象站就重达上百斤。队员们不仅要在积雪中负重前行、克服高原反应,还要考察环境、找准测量位置、安装调试器材……一个课题的周期可能长达五年甚至十年。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攀登珠峰的科学家们具体在研究什么?
“测身高”是众多任务中的一个,测量珠峰的高度能为研究板块变化等地质运动提供更丰富的资料。1966年以来,中国多次为珠峰“测量身高”,包括1968年的8849.75米,1975年的8848.13米,2005年的8844.43米,以及2020年的8848.86米。
此外还要“量体温”。2005年的珠峰科考过程中,科考队员首次监测珠峰6500米以上的温室气体,并且对表面雪样和大气气溶胶进行采样。有了这些数据做支撑,科学家们就能更准确地认识珠峰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灾害。
第三要“看体格”。珠峰和南北极一样,都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这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优质的样本。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珠峰的生态环境、植被分布的变化,冰川形态、规模和储量变化,来了解气候变化对珠峰的影响,以及珠峰生态变化对周围气候的影响。
最后还要“查卫生”。作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地区之一,从珠峰上污染物总量、分布等的变化中,能够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珠峰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1992年的珠峰测量中,科研人员就发现珠峰冰雪样本中的铁、铅等十余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1975年增长了五六倍。
所以,珠峰科考会涉及大气、水、生态、地表、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每次都有新的突破,而且得到的数据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珠峰地区气温趋势图与同期的世界气温趋势图不但形状和变化规律相似,甚至能发现,在全球气温显著变暖之前,珠峰地区已经有了变暖的迹象。也就是说,科研人员从珠峰地区8个梯度气象站测量出温度、湿度、风力等规律,也许就能得到世界气候变化的“天气预报”,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天气预报更加准确。
今年,珠峰科考团队首次将“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释放到近万米高空,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珠峰地区从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观测水汽、温室气体等参数的变化特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珠峰科考的意义具体且深远,承载着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的攀登者也从未停歇,他们在科研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变迁、生物演化的痕迹。跟随他们不断探索前行的步伐,那些未来的、未知的密码都将被一一“破译”。
编辑:徐也晴责任编辑: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