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来认识一位逐梦星河的“80后”航天青年黄震,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获得者。他用热血青春攻坚克难,勇攀航天事业新高峰,先后突破神舟飞船停靠、绕飞、手动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参与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为中国载人登月勇当开路先锋。
最近,黄震和同事正在抓紧时间进行载人登月的相关模拟实验。今年39岁的他,已经成为我国载人航天领域最年轻的副总设计师之一,带领团队为我国载人登月工程进行深化方案论证,并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这位年轻的副总师说,他的航天梦,始于大学时代看到的一场电视直播。
从北大物理系本科毕业后,黄震如愿来到他现在的工作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攻读硕士和博士。让他没想到的是,2010年博士毕业一入职,他就直接参与了国家重点航天工程。
逐梦星河、接力传承。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短短几年黄震和团队就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通过无数次的地面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突破我国神舟飞船停靠、绕飞、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等技术瓶颈,实现了浪漫的“太空之吻”,为我国空间站任务实施奠定了基础。
2013年,黄震的逐梦星河之旅,又迎来了全新的开始。
十年磨一剑。中国载人登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如何让载人航天器,不仅可以从目前空间站近地400公里的太空返回,更能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载人往返,空间还要大一倍?作为总体技术负责人,黄震带领一个6人的小团队迎难而上,开启了载人登月的新征程。当时,他只有30岁。
载人登月第一步,从地球到月球轨道。黄震带领年轻的团队集智创新、日夜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成功发射全新构型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返回性能比神舟飞船提升55%。作为总师助理,黄震带领团队又用4年时间,做出全尺寸20多吨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2020年5月初成功实施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并首次从8000公里的高度返回地球,奠定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雏形。
眼下,黄震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载人登月团队连续攻坚,已经组织完成了载人月面着陆器定点落月、月面极端环境生存等大大小小几十项关键技术攻关,为早日实现中国载人登月的梦想,用极大的创新和冒险,大胆创新、小心求证。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领域副总设计师 黄震: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上百次的迭代和相关实验,我们现在整个的舱壁的厚度已经达到了一毫米左右,还要保证航天员在月面上的工作安全,还要设置里面的舱内的环境,所以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我们就是在悬崖上的追梦人,这个时代最快乐的一帮人。未来,我特别希望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能够建立一个人类可以自由往返的通途,也就是说像我们平时坐飞机一样,可以出差去月球。再远的将来,可以走出地月系,走到火星,走到太阳系以外。太阳系内的事情,我觉得我还是有信心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