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在情人节的前后两周内,关系不稳定的情侣分手的可能性几乎是一年中其他日子的5倍。
——————————
情人节快到了。关于情人节,你记忆海洋里最闪亮的珍藏是浪漫的鲜花、巧克力和烛光晚餐,刷屏的秀恩爱朋友圈,还是新奇的活动体验呢?我会想起和男朋友异地的两个情人节里,我们都一度吵架吵到差点分手。
很多国家与文化都有庆祝爱情的浪漫节日。中国古代,在元宵节、上巳节和七夕节,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也可以逛街约会、春浴踏青、乞巧祈福;始于公元270年2月14日的“圣瓦伦节”,已成为西方的情人节;而韩国更是有12个情人节,每个月的14号都是情人节。
一些情侣热切盼望着与爱情有关的节日或者纪念日,并在当天购置礼物、去网红景点和餐厅打卡、拍摄美美的合影。但对关系不稳定的情侣来说,浪漫的节日晚餐可能会成为告别晚餐,但也可能是一个修复感情的机会。直觉告诉我们,与爱情有关的节日会增进情侣关系。但心理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情人节增进关系的作用,只出现在当人们想到他们的伴侣,并且不回避亲密关系的情况下。
我们先了解这个有趣的实验。那些经常对伴侣表达爱意的人,心情会更愉悦,对两人的关系也更满意。而情人节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爱情、承诺、赞美等美好的主题。也就是说,情人节会令人产生增进关系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这可以提升人们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但也有研究发现,在情人节的前后两周内,关系不稳定的情侣分手的可能性几乎是一年中其他日子的5倍!研究者想要找到是什么因素,使人们对情人节的反应存在差异。
探讨亲密关系时,依恋模式常被纳入考量。而依恋模式又可以从焦虑、回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焦虑反映一个人对伴侣和关系的关注和活跃程度,高焦虑的人会过度寻求关系的安全感,担心伴侣是否能够及时回应自己、足够关注自己,比如他们会希望伴侣每天都说“我爱你”。高回避的人通常不太喜欢过于亲密的关系,不愿意为伴侣提供较高的情感支持,比如他们很少主动计划和发起约会。
实验参与者都是非单身人士,在2月14日与4月20日进行实验,他们并不知晓实验目的。在完成对自身亲密关系状态的评估后,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两种情境中。一种是亲密关系的高可及性情境,以标语“今天向你的伴侣表达爱!!!”和《乱世佳人》中的亲吻图片构成横幅广告,这样的广告会让参与者想到伴侣,并提醒他们对伴侣表达爱意;低可及性情境下的横幅广告,写着“欢迎参加8月5日的摘樱桃之旅!!!”并附上樱桃的图片,这样的广告与爱情无关。
通过两天的调研实验后,研究者分析数据后发现,情人节能够增进一部分人对关系满意度和投入,这部分人就是被爱情广告提醒了,并表现为低回避依恋模式的人,也就是说情人节对关系的增进作用,只对会想到伴侣且不回避亲密关系的人生效。相比低回避的人,回避程度高的人具有更低的关系满意度和投入,尤其是在情人节当天被提醒表达爱意后。
对于低回避者,他们会想靠近伴侣,与伴侣一起庆祝,这些积极的联想可以增进关系。但对于高回避者,他们并不愿意与伴侣亲近,当伴侣开始积极互动时,他们往往是拒绝和退缩的。所以在情人节被提醒表达爱意后,他们会陷入纠结,不仅不能增进关系,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
在情人节、周年纪念等特殊的日子里,是否要对伴侣进行爱的暗示,要因人而异。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伴侣属于低回避依恋模式,爱意的提醒会让伴侣对恋情更满意、更愉悦;如果你的伴侣属于高回避依恋模式,要避免提醒他表达爱意,以免关系满意度降低。我的男朋友就属于高回避依恋,所以我们的纪念日和情人节,一般是一起去享用美味大餐,或者我规划好活动计划,活动结束我再给他送礼物,我通常不会提醒他“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但在异地的情人节,刷到朋友圈里各种花式秀恩爱,他又忘了表达爱意时,我就忍不住火冒三丈。但也不用为伴侣是高回避依恋感到委屈难过,因为依恋模式是会改变的,安全的情感关系就是最好的疗愈方式。
那在情人节要如何表达爱意?爱有五种语言:肢体接触、赞美的话语、精心准备的礼物、服务的行为、共同度过的优质时间,我们要根据关系状态和对方的个性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比如对于刚确定关系,且对亲密的肢体接触比较排斥的女生来说,突然的拥抱和亲吻可能并不是她喜欢的方式。但如果她是个吃货,男朋友为她做一顿大餐,会让她备受感动。
如果在情人节想分手了,也要注意,你可能是受爱意提醒作出的冲动决策。不妨使用《亲密关系》一书里介绍的练习,帮助自己厘清真实心意,避免受特殊节日影响:写下初遇至今伴侣表现出的所有优点与缺点,每一项优点计十分,每一项缺点扣十分,看看最终得分是正还是负。其实很多人会发现伴侣的优点多于缺点,只是相处久了之后会更多注意到对方的缺点。
“如果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我可以在我的花园里散步,直到永远”,无论你是哪种依恋模式,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浪漫日子里,都能让人们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恋爱关系,这或许才是情人节深远的意义所在。
黄彬彬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