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独立30年,中亚“领头羊”哈萨克斯坦经历阵痛

来源:环球网 | 2022年01月11日 11:26:29
环球网 | 2022年01月11日 11:26:29
原标题:【环时深度】独立30年,中亚“领头羊”哈萨克斯坦经历阵痛
正在加载

  【环球时报驻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特派记者 周翰博 张光政 柳玉鹏】2022年初,一场由液化气涨价引发的政治骚乱,让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了全国紧急状态、断网封路、集安组织维和部队协助反恐等一系列果决有力的维稳行动后,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国家重新恢复了平静。有“中亚最稳定的国家”之称的哈萨克斯坦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奉行“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有俄罗斯媒体甚至用“哈萨克斯坦现象”来形容该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场在外界看来颇为突然的动荡,暴露出当前哈国内外面临的一些困境,但相信而立之年的哈萨克斯坦经历此番阵痛后,一定会继续推进改革,在破解结构性难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开车从阿拉木图到努尔苏丹,记者用了近20个小时

  1991年12月16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宣告独立,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国际舞台。《环球时报》记者在哈萨克斯坦工作至今已经整整5年,这样的乱局还是头一次经历。局势稳定后,记者重新梳理该国独立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发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幅员辽阔却难称大国,资源丰富却难称强国。

  在记者看来,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国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超过270万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名第九,比中亚其他四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东西约3000公里的跨度让它横跨亚欧两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亚“领头羊”。

  《俄罗斯报》去年曾发表题为“哈萨克斯坦现象:独立3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却没有大的冲击”的文章称,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用不到10年的时间,在政治和经济完全混乱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和国、一个在世界上值得被尊重的国家。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即初期依靠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制度。

  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期间,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倍,吸引了3700多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居民的平均月工资增长27倍,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50个国家之一。同时,哈萨克斯坦在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这片如此广袤的土地却有两处阻碍其成为公认的世界大国的硬伤:一是没有出海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发展长期受到没有出海口的制约。2017年2月,首批哈萨克斯坦小麦搭乘中欧班列运抵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并在这里换装海运船发往越南。哈中粮食过境运输通道打通的消息,令哈萨克斯坦人兴奋不已,不少当地朋友激动地对记者说:“哈萨克斯坦的出海梦终于实现了。”

  二是人口稀少。1900多万的人口规模即使是在中亚也只能屈居“第二”。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人口不过180多万,首都努尔苏丹的人口数量号称“百万”。人口密度过低,导致该国包括交通运输、快递在内的许多行业迟迟没能实现大的发展。

  2019年夏,因为记者站搬迁,记者和一名央媒驻哈同行一起从南部城市阿拉木图自驾前往位于北部的首都努尔苏丹。大约1200公里的路程,如果是中国的高速公路,估计12至13个小时便可以抵达目的地,但这一趟记者却开了将近20个小时。原因是路况实在太差:全程几乎都是坑洼、狭窄的道路,单向一车道是常态,超车只能冒险借道。连接南北都的主动脉尚且如此,其他道路的状况就不言而喻了。道路基础设施差与人口密度低,跟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市场需求不高密不可分。

  除了够大,哈萨克斯坦还够“富”。该国是世界上拥有自然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哈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哈萨克斯坦以300亿桶的石油储量位列世界第11位。根据预测,哈2030年的原油产量有望突破1亿吨。除了石油外,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储量也非常丰富。2020年,该国铀产量达到19477吨,位居世界首位,比第二至第五名国家的产量总和还高。此外,煤、铁、铜、铅等矿产储量也相当可观。

  丰富的资源储备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让这个国家饱尝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苦果。由于过度依赖原材料出口,哈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近几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哈经济也遭遇重创。该国货币坚戈对美元的汇率总体持续走低。据记者观察,过去5年,美元对坚戈汇率从1比300左右,一路下跌至目前的1比431。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哈经济雪上加霜。大批企业倒闭,社会失业率升高,不少人彻底失去经济来源。而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食品、汽油等商品价格却节节攀升,导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哈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通胀率为7.5%,2021年升至8.9%。

  前不久,记者站附近的多家烤包子店统一将烤包子的单价从200坚戈上调至250坚戈。不远处的快餐店也将主打商品肉卷的价格从1050坚戈调整至1300坚戈。与此同时,超市里的蔬菜、肉类也纷纷涨价。在某小区内的超市,一小把金针菇的价格达到2520坚戈,豆腐每公斤1300坚戈,而稀有商品红薯每公斤售价高达7400坚戈。

  为了摆脱对资源的严重依赖,哈政府近年来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大力发展非资源类产业。交通运输、生态农业、绿色能源、建筑等行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搭乘“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大批现代化企业在哈拔地而起,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不过,想要彻底甩掉原材料出口型经济的帽子,哈萨克斯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境内有2.2万个非政府组织,1/3来自国外

  总的来说,内部因素是哈萨克斯坦这次新年骚乱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1月8日表示,哈萨克斯坦正在经历艰难的日子,民众积聚已久的不满情绪演变成了令人生畏的大规模抗议。哈萨克斯坦欧亚问题专家委员会主席列普西巴耶夫也表示,过去30年来,哈萨克斯坦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存在严重差距。在过去一年中,哈国内通货膨胀率大幅增加,几乎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上涨,尤其是房价翻了一番。这些现象助长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但是,哈境内“第五纵队”(泛指在内部与敌人里应外合,不择手段意图颠覆、破坏国家团结的团体——编者注)的活动以及恐怖组织的行动也是发生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哈境内的“第五纵队”包括宗教极端分子、由西方资助的众多非政府组织、在动荡不安的困境中寻求好处的个别安全官员,以及准备利用群众抗议来争取权力重新分配的寡头。

  久加诺夫认为,哈萨克斯坦的局势是30年前苏联解体这一悲剧的直接后果。后苏联地区各国陷入原始资本主义,这不可避免地使劳动人民陷入贫困,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明显的不平等。与此同时,民众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变得十分脆弱。

  俄罗斯《真理报》称,对于此次哈萨克斯坦境内大规模抗议活动从西部地区发起,专家们认为,哈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并没有让西部居民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反而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同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问题在该国西部地区也最为突出。

  但如果认为仅因为能源价格上涨政策就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骚乱,那就太天真了。《真理报》称,根据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已经发生的情景,哈萨克斯坦大规模骚乱是一种颜色革命行为。美国一直是前苏联地区“颜色革命”的主要输出国,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2021年,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分配的“加强公民社会组织能力和保护哈萨克斯坦的人权和自由”预算的公开部分就达150万美元。此次抗议示威范围的迅速扩大表明,该活动是有系统性组织的,其目的是打击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尤其是俄罗斯。

  在地缘战略方面,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之一。俄哈之间有长达7500公里的共同边界,其中某些边境地带仍由巡逻队守卫。因为自苏联解体以来,俄方一直认为没有来自哈萨克斯坦方向的任何威胁。无论在政治外交还是经济贸易方面,两国联系一直十分紧密。俄还在哈境内长年租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在哈萨克斯坦,俄语是第二官方语言,该国51%的居民会说俄语。

  “然而,由于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西方国家都想对其施加影响,以便推进各自的利益。”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主任安德烈·西多罗夫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采访时说。此前,哈社会发展部长卡列塔耶夫曾表示,哈萨克斯坦目前共有53个国际组织、30个外国政府组织、77个外国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所有资金的70%来自美国。另据俄罗斯新闻电视台报道,哈境内有2.2万个非政府组织,其中1/3来自国外。

  目前,索罗斯基金会仍然在哈境内不受限制地运作,在该国已经花费一亿多美元。该基金会曾在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资助街头抗议活动,致使合法政府被推翻。这为外国干涉哈国内政局奠定了基础。此次大规模骚乱提出的经济要求是微不足道的,很容易解决,但如果政府作出让步,实际上是对骚乱势力的一种鼓励。

  “对美国和北约来说,这将是一份像乌克兰那样的礼物”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奉行多元平衡外交策略,发展同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等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对于哈萨克斯坦这样的中亚国家来说,在苏联解体之初,领导人和外交官长袖善舞,拿捏好尺度,采取这种外交策略往往使其左右逢源,可以有效增强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促进国民经济技术合作。1992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第一个“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同年,哈萨克斯坦签订《集体安全条约》,并于2002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有分析认为,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和地缘政治雄心的恢复,希望把后苏联地区当作其后院,推进该地区重新一体化,对中亚国家产生向心力。最近几天,俄罗斯将同美国及其盟友举行一系列谈判。2021年12月17日,俄罗斯公布与美国和北约成员国的协议草案,其中包括要求北约放弃进一步东扩的条款。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请求,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日前派维和部队,进入该国平息暴乱。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将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谈判的重要筹码。

  然而,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1月9日表示,俄不打算同美方在日内瓦的谈判中讨论哈萨克斯坦局势,因为这不关美国人的事。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6日说:“我们很清楚,不能把哈萨克斯坦拱手让出:因为对于美国和北约来说,这将是一份像乌克兰那样的礼物。”

  哈萨克斯坦保持稳定对中国来说也十分重要。俄罗斯“自由媒体网”8日报道称,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伙伴。近几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天然气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向中国供应铜、铀和农产品等。

  报道称,如果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波投资(2007年至2013年)主要集中在油气生产和油气管道的建设上,那么第二波的投资则是为了打造一个强大的产业,包括一座年产能90万吨的水泥厂、一座玻璃生产厂和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宇通”客车制造厂等。可以说,哈萨克斯坦的局势保持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

编辑:程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环时深度】独立30年,中亚“领头羊”哈萨克斯坦经历阵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