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中国天眼FAST的运行情况,并发布了FAST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FAST自建成以来,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脉冲星约500颗,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其中, FAST重大优先项目“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完成了计划搜寻天区的8%,新发现了65个毫秒脉冲星,其中22颗在双星系统中,该工作执行1年半所发现的脉冲星数已经超越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15年的搜寻结果。
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新进展
此外,FAST科研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在测量星际磁场方向取得重大进展,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天文台台长 常进:恒星形成磁通量的难题,磁(场)怎么耗散掉?以前需要比较复杂的理论,现在发现自然而然这个磁场就耗散掉了,这也是第一次通过原子辐射的方法测量的分子云磁场,这种方法也可能成为未来测量星际磁场的一种系统性的方法。
中国天眼今年将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
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有赖于研究人员充分使用FAST这一观天利器,对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据介绍,2021年FAST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占总观测时间的50%。自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14个国家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了科学观测。 科研团队介绍,未来FAST将继续高质量运行,展开搜寻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科学观测,并将在2022年给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