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12月30日 20:56:00
央视网 | 2021年12月30日 20:56:0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央视网记者 王在华):在洛阳新街跨洛河大桥的洛河南岸,有一处南市码头群雕。群雕中有达官贵人、市井百姓,也有贩卖珠宝的胡商、讲经说法的僧侣。在他们的背后,城阙巍峨,千帆竞渡,一派盛唐南市的繁华景象。而隋唐洛阳城的兴盛跟大运河的修建密不可分,千年运河也见证了古都洛阳的沧桑变迁。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部分遗迹示意图

  大运河的兴衰

  “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隋唐大运河因洛阳而开凿,故有“运河之心”的说法。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凿通济渠,五年后,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中国大运河被视为世界水利史上的里程碑。春秋末期,吴国最后一位君王夫差,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隋炀帝即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区,特别是掌控调配江南富庶地区的物资,又重新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其工程大体分为四段进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对于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洛阳利用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交汇之便,借助有利的地理中心位置,成为隋唐两朝的东都所在。”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讲解人员会对每一位到访者介绍,大运河的开凿还促使洛阳的工商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隋代洛阳城内有三市——通远市、丰都市和大同市,到了唐代则成为北市、南市和西市。这三个集市附近有码头,云集来自各地的货船,来自丝绸之路的西域胡人和沿运河而来的外国商人、使者也漫步于洛阳街头,洛阳呈现出胡汉交融的国际大都市景象。”

  隋唐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长期保持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元朝以后,隋唐大运河被“裁弯取直”,成为“一”字形的京杭大运河,不再经过洛阳。不过,洛阳水运自古发达,直到20世纪50年代,洛河上依然是舟船往来,一派繁忙景象。

  在隋唐大运河中,通济渠开凿最早,地位也尤为重要。它的渠首段就是洛水,即洛河横穿洛阳城的这一段。也就是说,今天穿城而过的洛河,仍流淌在隋唐大运河起始段的河道上。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对洛阳成为曾经的政治中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推动交通发展的同时带动洛阳城经济和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造就了独特的洛阳文化。

今天穿城而过的洛河,仍流淌在隋唐大运河起始段的河道上。

  隋唐洛阳城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是与隋唐洛阳城的营建同时开始的。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欲迁都洛阳,命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营建东都,新址选在“东去故城一十八里”,即汉魏洛阳城西18里处。

  宇文恺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从当年三月到次年正月,他只用10个月的时间就将新都建成了。新都规模宏大,由宫城、皇城、外郭城、西苑等组成。他又引洛水贯都,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元和郡县图志》中,李吉甫称之为“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

  一城辉映古今,宫阙曾照天地。

  在营建东都的同时,隋炀帝又“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拉开了兴修南北大运河的序幕。当时,洛水在西苑内的上阳之南弥漫东流,宇文恺就“筑斜堤束令东北流。当水冲,捺堰九折,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迁都洛阳后,隋炀帝又“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于东都,

  使洛阳成了一座富庶繁华的大都市。后来,唐及武周继续以此为都,遂称隋唐洛阳城。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千问千寻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