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央视网记者 王在华):中国古代最大粮仓——含嘉仓被发现,源于一次铁路修建。20世纪60年代末,焦枝铁路动工兴建。在兴建机修车间时,含嘉仓遗址被首次发现。
“起初,我们还以为发现的是八角形墓葬。”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但快挖到底部的时候,发现了铭砖,依据上面的文字信息,经考证为古代的粮仓。后来,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座大型唐代仓城遗址逐渐展现于人们面前:该遗址共发现仓窖287座,它们东西成排,南北成行,排列有序。遗址南北长700多米,东西宽600多米,四周有城墙和城门,内部有十字形道路,由仓窖区、生活管理区和漕运码头区等组成。在这个仓城的东南角是漕运码头,与运河和洛河相通。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1971年,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含嘉仓考古发掘正式开始。此次共发掘了5个仓窖,其中160号仓窖是重点,因为它还保存着一部分粮食。
经发掘,发现含嘉仓遗址内的仓窖形制基本相同,基本为口径12米,最大的口径约18米、深近12米,最小的口径约8米、深约6米,均口大底小,呈圆缸形。而且,仓窖的选址也十分讲究——地势较高,土质干燥,水位低,利于储粮。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令考古人员惊叹的是,当时考古人员在仓窖的木板缝隙中发现了一些谷子样的颗粒,取出来后第三天竟然发芽了。后将其送到原洛阳农科所培养,第二年竟长到膝盖高,还结出了果实!
“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好,在于其独特的建仓方法。”史家珍推测,当时人们修建含嘉仓仓窖时,先将挖好的仓窖用火烘干,并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照此处理,即先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装粮食,边装边往上升。到离地面半米处铺层席子,席子上一层糠,糠上又是层席子,然后封土,一个粮窖才算完工。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含嘉仓始建于隋朝,从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开始成为国家的大型粮仓。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而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1/2,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
含嘉仓遗址现已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含嘉仓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现今,出于保护的需要,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已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