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灵璧县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21年12月29日 17:14:18
中安在线、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21年12月29日 17:14:18
原标题:【千问千寻大运河】灵璧县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
正在加载

  宿州市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自2021年8月18日开工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历时近5个月。清理运河河道32米长,发现一批运河重要遗迹。

  一、基本情况

  大运河遗址(灵璧段)自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入境,经灵璧县娄庄镇、灵城镇穿城而过,经虞姬镇进入泗县界,全程47公里。因灵璧县市政工程凤山大道修建跨隋唐运河遗址,进行的配合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完整的两岸河堤、河道、木岸狭河遗迹、船底摩擦河底痕迹、脚印、沟槽遗迹。出土大量的遗物,有陶瓷器、人骨、动物骨骼、砖瓦、灵璧石、螺贝壳等。其中瓷器最多,主要有青白瓷、白瓷、黑釉瓷、黄釉瓷、酱釉瓷、三彩瓷等。

T0103-17:4 三彩埙

T0103-17:6 青黄釉执壶 (1)

T0103-17:14 青釉钵 (1)

T0103⑦:8 青釉印花盏 (1)

T0202⑦:23 黑釉盏 (1)

T0202⑦:27 青白釉碗 (1)

T0202⑧:13 酱油双系壶 (2)

T0202⑧:16 瓷狗 (1)

T0302⑦:4 黑釉盏 (1)

T0302⑩:23 酱釉双系壶 (1)

T0303-13:5黑釉执壶 (1)

T0303-13:6 白釉盏 (1)

T0303-15:7 黑釉碗 (1)

  二、重要发现

  1、河堤

  两岸河堤保存完整,北河堤顶宽9.7米,南河堤顶宽10.7米,能够看出人工堆筑的迹象。北河堤坡度较缓,靠近河底处有较凸的漫坡,漫坡与河坡结合处形成一条浅漕,应是开挖时保存下来的。漫坡上有浅细的竖线条痕迹,分布范围比较密集,推测是船舶底部的划痕遗留下来的。北河堤顶距河底深约4米左右。南岸河堤坡度较陡,暂时未发现特殊迹象,河堤顶距河底深3米左右。

北岸河堤坡上的船痕遗存

  2、河道

清理河段长32米,河道宽45.6米,运河总宽度约66米。河道可以分为主副航道两种航道,主副航道之间存在较缓的漫坡。推测主航道为人工开挖河道,副航道为自然航道。北半部是主航道,较副航道深约1.2米左右,宽约21米,副航道位于南半部,宽度在13米左右。并且在副航道内发现多处宽窄深浅不一的沟槽,宽沟槽宽约0.4米,深0.2米,窄沟槽比较密集,位于副航道北端,宽0.16米,深0.05米。具体性质不明。并且副航道漫坡处发现多处人脚印(长0.35厘米)和疑是船桨戳地的痕迹。

发掘区西壁剖面

副河道堤坡处脚窝 (1)

副河道上的沟槽,疑是车辙

主副河道接壤处 镜像西

  在河道地层堆积中可以明确看出运河使用的痕迹,众所周知,运河的水源来自黄河,含泥沙量大,运河通航时就会沉积大量泥沙,水源短缺时就会形成淤塞层。地层堆积过程中出现了三层明显的粗砂砾层,包含物比较丰富,即淤塞层。在运河断流的情况下,运河失去通航的能力,运河变成为两岸民众倾倒垃圾的对象,久而久之形成了淤塞堆积层。

  3、木岸狭河遗迹

  在北岸河堤坡底部发现了木岸狭河的迹象。先是开挖了一条宽0.5-0.6米,深约0.4米的沟槽,在沟槽内再挖有间距不等的柱洞。在柱洞中安插木桩,木桩间架构木板或木栅栏。形成木岸狭河以抬高水位,束水攻沙。

北岸河坡处的木岸狭河遗迹

  三、重要意义

  1、运河考古中首次发现利用自然河道拓宽的通济渠的证据。河道堆积基本没有破坏扰动过,地层堆积清晰明确,保存完整。并且发现了该段是利用自然河道拓宽运河宽度的直接证据,原自然河道位于南半部分,深度较浅。人工开挖的河道位于北半部分,较深,根据深浅不同可以分为主航道和副航道,即人工开挖的较深,为主航道,自然河道较浅,为副航道。

  2、根据文献记载,通济渠是利用人工河道与自然河道相结合的沟通方式。凤山大道遗址点发现的人工扩宽自然河道的现象实证了《隋书》中关于通济渠开通的记载。

  3、较深的主航道正为通济渠河道北侧,根据通航靠右和顺流者避让逆流者的通行规则,南方满载的漕船是靠北侧行驶,即在较深的航道内行驶,吃水线较深,满足通航要求。南下的漕船载的货物少,靠南侧行驶,吃水线较浅,在副航道行驶。根据主、副航道上南北往来行船的不同,可以反映在唐宋时期通济渠在行船交通规则管理上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保障南来漕粮船顺利运达洛阳或长安为目的。

  4、通济渠安徽段除泗县一段运河外,大部分掩埋在地下变为陆地,且多被道路和民居占压,此次发掘完整的揭露了通济渠两岸河堤及河道且保存完整,可以完整的体现运河开挖、使用、淤塞、清淤及废弃的过程。

  5、发现的木岸狭河遗存与柳孜运河遗址、宿州埇上嘉苑运河遗址中的木岸狭河遗迹形式不同。反映了构筑技术的差别,对运河管理的重视。发现的船底摩擦河底的痕迹以及船锚,反映了当时运河漕运的繁忙。

  6、出土大量文物,以瓷器为主,主要有临汝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白土窑、越窑、宣州窑等。在反映了南北瓷器贸易的广泛的同时,为研究当时社会背景提供了参考。另外还有灵璧石,为灵璧石的开采史和利用提供了研究材料。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为研究唐宋时期两岸居民的饮食习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此次考古发掘完整的揭示了隋代至明清时期大运河遗址的历史变迁过程,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运河遗址断面。

灵璧大道隋唐运河遗址发掘执照

编辑:陈诗文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千问千寻大运河】灵璧县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