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沿线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遗址?

来源:我苏网 | 2021年12月29日 19:42:23
我苏网 | 2021年12月29日 19:42:23
原标题:【千问千寻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沿线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遗址?
正在加载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我苏网积极参与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组织的“千问千寻大运河”网络主题活动。以文化为内核,策划推出“云赏大运河”、“运河百问”、“大运河进行曲”、“大河之上”等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产品,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

  高旻寺是谁命名的?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瓜洲运河、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曾作为康熙、乾隆的行宫。同时又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相传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顺治八年(1651年),两河总督吴惟华于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以纾缓水患,名曰“天中塔”。 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塔成,复于塔左营建梵宇三进,是为“塔庙”。康熙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莅扬,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为皇太后祈福。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商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四十三年(1703年)康熙帝四次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次年又御制《高旻寺碑记》,颁赐内宫药师如来脱沙泥金宝像,寺内建金佛殿及御碑亭供奉。其后曹寅等于寺西创建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扬州高旻寺(朱育林 摄)

  中国大运河沿线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遗址?

  历史上大运河曾有过众多著名的工程,现存的有解决水位落差的平津堰,有解决水源缺乏问题的长安三闸遗址和南旺引水工程遗址,还有解决与江河交叉技术的清口枢纽遗址。平津堰遗址位于扬州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历史上由于蜀冈一带地势较高,为了保证大船的通行,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凿深了蜀冈附近的运河,结果造成“河益庳,水下走淮”的不良局面。为了防止河水下泄,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李吉甫率民夫拦河筑堰,这就是平津堰。堰成以后,实现了“以泄有余,防不足,漕流遂通”[ 《新唐书》卷五三。]的目的。

  平津堰遗址

  大运河上现存最早的复式船闸在哪里?

  大运河上现存最早的复式船闸位于今浙江省杭州西北25里的盐官县长安镇境内的长安三闸。江南运河的南端运河水源靠钱塘江支流接济,运河自北而南为顺水,但“水益走下,故治闸以限之”。长安闸共有三门二澳。三门形成的两间闸室:“自下闸九十余步至中闸,又八十余步至上闸。”即两个闸室长度分别长约140米和130米。傍运河西岸为水澳:“两澳环以堤,上澳九十八亩,下澳百三十二亩。(河)水多则蓄于两澳,旱则决注闸。”长安闸的工程设施和运行机制与京口闸基本类似。日本僧人成寻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八月二十五日乘船过长安闸,对当时情况有过记载:“申时,开水门两处出船,船出了,关木(叠梁闸的闸板)曳塞了,又开第三水门关木,出船。次河面本下五尺许,开门之后,上河落,水面平。即出船也。”描述了船闸运行的情况。南宋时长安闸有闸兵20人管理,属当地政府管理,进出的船只都要交纳过闸税。元初长安闸一度废弃,“两澳为民所侵”,但这套闸门一直用到清中期。

  嘉兴长安闸

  大运河上的越岭运河在哪里?

  大运河上最著名的越岭运河是山东境内120多千米的会通河。这条河上最著名的工程是南旺分水引水工程。

  元代这条运河由于翻山越岭整整花了36年才凿通,修筑了三十多座闸坝用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但是,会通河的根本问题却是水源缺乏和分水制高点选择的错误。元代由于把会通河的分水制高点错选在不是水脊的济宁附近的会源闸,结果导致往北引水困难,水源不足,河道搁浅,终元一代,漕粮北运还是以海运为主。这个困扰大运河漕运的梗阻问题到明初提上了议事日程。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开始修建南旺分水引水枢纽工程。首先在汶上县筑戴村坝截汶水;然后开挖小汶河,使汶水至南旺分水口;接下来导泉补源,即收集疏导汶上县东北各山泉汇入泉河至南旺分水口;最后在小汶河流入运河的“T”字型水口修筑石头护坡,建分水拔刺(鱼嘴),使其南北分水,即所谓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南旺分水引水工程以疏浚三湖为枢纽,把坝址合理选在汶河济运较为理想的制高点戴村,符合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至南旺水脊分水,抓住了“引、蓄、分、排”四个环节,操作上蓄泄得宜,运用方便。该工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我国大运河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堪与都江堰相媲美。从此,京杭大运河的船舶运输畅通了近五百年。

  济宁南旺枢纽遗址

  黄淮运交汇于什么地方?

  运河北上,淮河西来,黄河南下,三者在今天的淮安清口交汇,形成了世界上罕有的大江大河平交格局——清口水利枢纽。大运河南下北上的漕运船队,要在这样复杂的水系格局下,特别是汛期黄河洪水泥沙的威胁下,保持漕运的安全畅通,是极其困难和极具风险的挑战。这一难题一直困扰了大运河数百年。历代也为解决这一难题,千方百计,兴筑不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程措施,基本维持了运道的畅通。这些措施主要是:通过开伽河、中河,使运河逐步脱离黄河的直接干扰;不断加修高家堰大堤,拦截淮水尽出清口,并辅以引河等措施,约束河冲刷清口和三河交汇区域黄河淤沙,保持运口的畅通;不断改建、完善交汇处的运口码头,避免黄河洪水的直接冲击和泥沙的淤积,以至码头不断前移、清口不断后退,运闸十分复杂;在交汇地域的黄河堤岸和高家堰大堤大量增建减水闸和滚水坝,确保不断淤积的河床和洪泽湖在黄、淮汛期高水位下不致危及运道和里下地区河道的安全。不断完善和维护这套工程体系,成了明代后期和清代治河和保证漕运措施的重点工程和中心任务,耗费巨大的国库民力。在当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下,人与自然力持续殊死较量了500年。这在世界治河史和航运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清口枢纽

  中国大运河沿线有哪些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大运河沿线因居民傍水而居形成了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列入大运河遗产点的有苏州的山塘街、平江路,绍兴的八字桥街区、杭州的桥西历史街区、无锡的清名桥历史街区和湖州的南浔历史街区。

  枕水而居的江南运河古镇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在哪里?

  山塘河是大运河西北方向进入苏州古城的主干河道。北起白洋湾,南至阊门,长6200多米。山塘河与大运河连接贯通,是大运河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大运河苏州段的主干航道之一。与河相伴相生的则是以河道为骨架、街巷相依附,具有“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特点的居住街区。山塘街区现仍保持着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并完好的保存了河道、堤岸、桥梁,以及相关历史建筑和街区历史格局。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有会馆、寺庙、祠堂、戏楼、牌坊、园林、名人墓、古桥、宅第等,是该地区千年历史进程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实物见证。

  苏州山塘历史街区

  为什么说平江历史街区展示了苏州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位于苏州古城内东北部的一片城市街区,形成于公元13世纪之前,街区内的水系及街巷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宋《平江图》和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等古地图上所展示的城内水道体系干支河结构的原貌和前街后河、街河平行的水陆双棋盘格局。800年来,平江河道、街巷、桥梁的位置、格局未变,是水城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典型区域,有着一巷沿河、二巷夹河、一街一廊夹一河等多种多样的城市独特布局。街区面积约8.1公顷,包括胡厢使巷河、大柳枝巷河、大新桥巷河、中张家巷河等多条河流,以及全晋会馆等多处建筑遗产,并保持着原有的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

  哪个街区被称为水弄堂?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称为水弄堂。清名桥历史街区地处无锡旧城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旧称南塘地区),古运河穿其而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始于宋代锡山驿的设置,以此作为契机,出现了众多商业、手工业作坊和住宅。明清时代,无锡南门外形成了众多的粮行堆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分布长约1.6千米,以古运河水弄堂和南长街、南下塘为骨架,垂直呈鱼骨状分布。街区现状存有大量古桥、古街、古建筑,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反映了明清两代无锡城市发展和贸易繁荣的情景,代表了大运河与城市水系的巧妙连接形成的极具特色的城市格局。

  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

  “北关夜市”在哪里?

  “北关夜市”在杭州桥西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位于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西岸,是依托拱宸桥作为水陆交通要道的地域优势而形成的一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其发展历史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河、桥节点作用的重要区域,是反映大运河(杭州段)沿岸历史场景的重要区段。因为大运河,这一带曾经是杭州最热闹的商业区,形成了有名的“北关夜市”。传统街巷有桥弄街、桥西直街、如意里、吉祥寺弄、同和里、敬胜里、通源里等。现拱宸桥西历史街区格局保存完好,现存面积39.6公顷,仍作为杭州北部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杭州桥西历史街区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千问千寻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沿线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遗址?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