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农业棒! 产业强!百姓富!这颗“运河明珠”愈发璀璨

来源:津云 | 2021年12月27日 22:12:55
津云 | 2021年12月27日 22:12:55
原标题:【千问千寻大运河】农业棒! 产业强!百姓富!这颗“运河明珠”愈发璀璨
正在加载

  汩汩的北运河,横贯双街村,一路蜿蜒向前,潺潺的运河水,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也见证了乡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如今,徜徉在北辰区双街村,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整洁有序的高层小区;拥有各类知名品牌的大型购物商城;全国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先进的农业产业链;花园式的工业园区……

  那个曾经要靠借钱交电费的贫困村,已经不复存在,成长起来的,是一个享有“运河明珠”美誉的,农业棒,产业强,百姓生活富足的强村、富裕村。

  崛起的“运河明珠”

  双街村在北辰区的中北部,毗邻着京津公路黄金走廊和北运河,大运河在北辰区的起点就在这里。双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春东常说,双街村的历史和发展,与运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明朝初年百姓迁徙,大批江浙、晋冀豫等地的移民,落户到了北运河沿岸。到明永乐二年,有山西管、鲍两姓在双街村的位置圈地拓荒,搭铺捕鱼,起初,这里的名字叫双家铺,后来又建成了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街,开始被称作“双街子”,后叫双街。

  其实,和很多村落的发展相同,双街村繁荣的背后,也曾经历过艰难。

  在刘春东的记忆中,旧时的双街村与其他村落并无二致,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自然村,“土道、平房、旱厕,环境脏乱差,没有自来水,没有天然气,家家户户靠种地为生。”

  双街村旧貌

  “我生在双街长在双街,嫁的也是双街人,这辈子都不没离开双街。”57岁的村民冯长珍可谓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提起那时的日子,她撇了撇嘴强调了两个字——“穷”、“脏”。

  冯长珍还记得,以前的村里,无论是土坯房,还是砖房,家家户户都燃煤取暖,为了省钱,大家也不敢多烧,屋里冷得棉衣棉裤不离身,每次引炉火,炉灰飞的到处都是,用衣服挡住口鼻都会觉得呛。屋里脏,外面更脏,不仅脏水横流,村里的路,晴天走过一身灰,到了雨天,没走几步,鞋底沾的泥就要有几厘米厚。

  双街村旧貌

  刘春东说,那时双街村年人均收入不到两千元,“我们村子里8个村属企业,7个惨淡经营,有投入没回报,村集体的收入维持正常开支都困难,有四五年,电费都是借钱交的。”

  转折发生在1998年,北辰开发区将2400万元占地补偿费拨给双街村。村两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将这笔钱集中在一起搞经营,因为这才能挖掉穷根。

  最终,在争得村民同意后,村里用土地补偿金和银行贷款,建起了天津市第一家村级中小企业工业园。筑巢引凤让双街村当年租金进账580万元,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全部实现了就业。

  美好的生活变化

  2001年,工业园较快回笼的资金,加上被确定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8个城镇组团之一的机遇,让双街村两委班子再一次大刀阔斧了起来。

  “那时候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在我们村建设了双街新家园,这是北辰区第一个农民住宅小区,之后我们又建设了双街新城、城际美景、双街新邨等小区。”2009年,刘春东回村里担任村党委副书记,2015年他接过党委书记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任的掌舵人,“村民们还迁住了楼房,村里修了路,改善了环境,吸引来学校、医院、商场、超市、银行等配套。现在村民们每到年节都有各种福利,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说到生活的改变,冯长珍笑的特别幸福。

  2009年,双街村675户,1700多位村民,还迁至双街新邨小区。冯长珍一家五口,一口气分得了4套楼房,2套90多平方米的,婆婆和她各住一套,剩下两套七八十平方米的,都向外出租。

  走进冯长珍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两室一厅的房子被她拾掇的窗明几净,客厅中摆放着各种绿植,长势喜人,餐桌上的花瓶中,粉红色的鲜花娇艳欲滴,“现在屋里开窗都有二十四五度,特别暖和,小区里,村里环境都特别好,楼下就是大超市,大商场,大公园,之前可想象不到能有现在的好生活。”

  冯长珍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改变还发生在他们的经济收入上,村里给如她年龄般,没有养老保险的村民,都买了养老保险,也给像她子女一样,考上大专院校的孩子们一次性发放从2000到1万元不等的奖学金,每个月还会给60岁以上的没有养老保险的的老人,发放1900元的退休金,她婆婆也在其中。

  “我们现在都有退休金,中秋节,每个人2000块钱福利,500块钱购物卡,春节每个人有1万块钱的现金分红。”冯长珍一脸骄傲地说。

  2012年,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双街村投资建成了1200个温室大棚,开始种植葡萄,村里帮忙买种、播种和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承包的村民负责养护。多年来,随着葡萄品质提升,双街村的夏黑葡萄,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成了炙手可热的果品。

  村民们的葡萄成熟了

  与冯长珍将葡萄种植看做爱好不同,38岁的翟学健种葡萄成了村里知名的销售大户, “每年销售葡萄能赚十多万元,今年我开始学着做短视频,拓展销量,我现在抖音里有几千个粉丝。”翟学健说,除了葡萄收入,她们一家五口每年能拿到村里的补助,房屋的租金,她还在村里农业示范园负责看管库房,不仅有五险一金,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现在村里,家家都是这个条件,比我们好的还有很多。”

  强有力的三区联动

  听说翟学健短视频做的好,最近几个月,农业示范园的领导让她看管库房之余,多往示范园的大棚里跑一跑,尝试拍一些短视频,向外进行宣传。

  翟学健为采摘园拍摄宣传视频

  2011年,双街村成立双街农业示范园,示范园里有244个大棚,种植着各种水果、蔬菜,可以供游客一年四季进行采摘。“采摘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有为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的订单,还有2000多位会员,顾客只需要网上下单,我们就能在线上接单,我们还有专属的配送物流车队,保证从下单开始,现采现摘现打包,24小时内送到顾客的手中。”农业示范园总经理柴家青说。

  市民采摘草莓

  工作人员为线上订单打包蔬果

  工业园让双街村淘到了第一桶金,如今双街村的工业园区,已经进入了新时代。2011年,双街村主动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借力首都资源,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建设了中关村(天津)可信产业园。

  双街产业园

  刘春东说,“我们打造的是楼宇经济,整个园区像公园一样,环境宜人。一期和二期一共87栋楼,目前有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国内知名企业150余家。”

  运河哺育了双街村的祖祖辈辈,也让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2010年,双街村打造运河文化,沿着北运河畔,先后建成双街古街和紫御园。”刘春东说,“每到节假日,我们这里都会吸引不少游客来游玩。”

  双街古街

  双街古街西枕北运河,仿明清的建筑与东侧现代化的高层小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穿过古色古香的“古街”牌坊,两侧的建筑门楼映入眼帘,各种特色的餐馆、店铺,比肩而立。沿着状元楼旁的石梯走上二楼巷道,两侧深宅大院的墙壁上,徐徐展开的壁画,讲述的是明清时期双街人的临河生活。踏着石板路,一直走到古街的最深处,一座穿越百年的古戏台,向过往的游客展示着岁月的飞逝。

  双街古街

  逛过了300米长的古街,再回到入口处,沿路向西,便可步行至紫御园。登上雕梁画栋的河上石船,黄瓦琉璃顶的亭台,彩绘描金梁的长廊,宽阔无尽的运河水,尽收眼底。

  而这些,都只是今日双街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隅。

  双街村全景

  深入双街村,不难发现,双街村被京津公路和北运河分成了三大部分,京津公路以东是工业园,京津公路以西、北运河以东是居住社区,北运河以东是农业园区。

  刘春东说,目前,双街村的集体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农村居住地社区“三区联动”,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模式,“2020年,我们村销售收入为7000多元,利税17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中,生活的更加幸福。”(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千问千寻大运河】农业棒! 产业强!百姓富!这颗“运河明珠”愈发璀璨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