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让古老的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

来源:扬州网 | 2021年12月26日 18:43:01
扬州网 | 2021年12月26日 18:43:01
原标题:【千问千寻大运河】让古老的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
正在加载

  古老的运河从悠久历史中走来,必将流向未来历史长河。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作为泱泱中国的历史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壮举,中国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是当代中国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下功夫持续做好运河“三好”文章,让古老的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是当代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需要浓墨重彩讲好运河故事、大张旗鼓发扬运河精神、古为今用弘扬运河文化。

  浓墨重彩讲好运河故事。大运河静静流淌两千多年,就像一个见证历史兴衰、人生百态、文化多彩的“老者”,肚子里藏着数不尽的精彩故事。讲好运河故事,让当代人更多了解运河历史、领略运河文化,才能让大运河在一代代中国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国大运河流经30多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丰富运河故事;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每一段运河的巧夺天工都是“水利丰碑”;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7段河道遗产、58处遗产点个个都有大量“背后故事”。讲好运河故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多姿多彩的运河,古老运河才能在当代焕发生机,连绵不断流向未来。

  大张旗鼓发扬运河精神。运河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蕴含着中国精神的基因密码。汲取千年运河身上闪烁的精神力量,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大运河沟通东西南北,是中国“大一统”的重要保证,散发着强烈的爱国统一精神;大运河是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体现出人民至上、造福百姓的强烈担当;大运河沿线水利工程匠心独运,高超的水工技术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巧用自然河道上下勾连是“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生动诠释。千年运河是一座精神宝库,深挖细究就能从中找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成功密码”。

  古为今用弘扬运河文化。运河文化博大精神,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运河穿越长江、黄河两大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重要文化区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近年来,沿线城市不断保护利用文化古迹、挖掘运河文化底蕴,绍兴八字桥、无锡清名桥、湖州“十字巷”、扬州东关街等历史街区相继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等场馆相继规划建设,成为展示和交流运河文化的重要平台。持续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公园、论坛等展示交流平台,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必将推动运河文化生机勃勃、焕发新颜。

  运河造福古代,正在造福当代,必将造福未来。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持之以恒讲好运河故事、发扬运河精神、弘扬运河文化,古老的大运河必将从历史流向未来,养育千秋万代,造福子孙后代!(林西/文)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千问千寻大运河】让古老的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