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医者初心、致敬百年风华,大型医疗人文节目《医心向党》将于8月2日起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8月01日 14:57:19
央视网 | 2021年08月01日 14:57:1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记录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展现中国卫生界与党同频共振的伟大征程,8月2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中国医师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推出的大型医疗人文节目《医心向党》,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生命线》栏目播出,一共21集,每集20分钟,每天中午12:00重磅推出。央视频、央视网、健康中国等平台同步播出。

“如今的中国,有足以战胜疫情的卫生体系,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的力量。如今的国人有更加自信的笑容,有更加强劲的体魄。健康报社,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鼓与呼!”——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邓海华(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初心记忆篇》)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新药研究,医药产业能够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使得我们从一个科技薄弱的国家,向着医药科技创新的强国努力奋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  陈凯先(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初心记忆篇)

“北京协和医院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同龄,而且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韩丁(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初心记忆篇》)

“汶川地震我在,玉树地震我在,新冠疫情我在;我们希望祖国平安,但是一旦有灾情,我一定会再次打起行装,冲锋在前!”——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邱海波(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英雄抗疫篇》)

“越来越多的公民,尤其我们的党员和党员的领导干部都带头来签器官捐献承诺书,看到重病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这是对医生最大的鼓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樊嘉 (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大国医疗篇》)

“经过了1825个日夜3000多次的实验,可降解涂层心脏支架终于被研制出来,我就是希望能让中国的老百姓用上更便宜的支架,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葛均波(文字来源于《医心向党·大国医疗篇》)

作为建党百年医疗卫生领域的献礼片,回望百年、追忆过往、见证荣光、汲取力量、众志成城,《医心向党》在铿锵有力的演讲中,走进观众的视野。《医心向党》用细微的视角、真诚的讲述,珍贵的史料,让信仰的力量直射心底,深度呈现了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党的指引下一路前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从艰难走向光辉的峥嵘岁月。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身穿“老张加油”的防护服,张伯礼院士古稀之年,出征武汉,实施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

在飞赴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院士写下“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的诗句。

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2020年2月19日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我把胆留在了武汉,真的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他笑着讲述这段艰苦历程。

在这位“无胆英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1.2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等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的第53天,张伯礼院士度过了自己72岁生日,这一天,他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

2020年9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00年,作为肝胆外科专家的董家鸿,在一次西部牧区义诊时,有一个场景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一位73岁的老奶奶,对义诊的医生讲述着,因为包虫病,自己家11位亲人已经有7人相继去世。

包虫病,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潜伏期长,早期不易发现,特别是泡型包虫病,可以向周围组织侵蚀,甚至向更远的器官转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因其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全国受包虫病威胁人口曾一度达到5000余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健康扶贫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

作为中国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领域领军人物,董家鸿院士和团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多次组织国内顶尖专家奔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包虫病最流行、也是医疗力量最薄弱的地区,深入基层,解决贫困地区看病难的问题。

医者初心,任重道远。6年多的时间,董家鸿院士团队义诊行程超过10万公里,筛查18000余人次,诊断1900人次,开展包虫病规范化手术580余台次。

2020年底,青海省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经实现清零。希望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2030 年基本消除包虫病的目标。 

 高原清灭包虫病的路途遥远且艰辛,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越来越多的包虫病患者得到妥善救治,健康的阳光普照华夏大地,有着 30年党龄的董家鸿院士激动地说:“我为我是一名党员感到自豪。”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大女儿说:这是一双皮鞋。

小女儿说:这不是皮鞋,应该是一双棉鞋。

贵州省西北部大方县的一户村民家,两个女孩正在为黄璐琦脚上的鞋争论着,因为她们从没见过这种旅游鞋。

临近中午,这户村民家的午饭就是烤土豆,但令黄璐琦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仅有的三颗土豆,分给了黄璐琦一颗,这让他非常的感动。

2011年11月11日开始,全国开展中药资源普查,黄璐琦作为技术专家组组长,先后到了500多个县。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村民,黄璐琦带领169名专家从全国832个贫困县中筛选出774个适宜种植中草药的贫困县,进行实地指导。在此推动下,中草药种植在这些地区得以大力推广。

据统计,2019年初,全国约有44%的贫困县开展了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130万亩,年产值近700亿元,共带动222万人脱贫致富。

黄璐琦院士说:“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是脱贫的良方,是乡村振兴之良策,道地种、生态种、产出好药、用上好药是我的职责所在,是我的使命所在。”

作为我国骨科领域的优秀代表,北京积水潭医院久负盛名,但是它有许多艰难的发展史并不为外人所知。

上世纪90年代,骨科的医疗器械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手术室楼下,会专门配备一个简易的加工车间。手术时,年轻医生变成车工,频繁跑下楼车人工关节,再回来进行消毒安装,不合适,再车再消毒。

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针对骨全科的手术机器人。

同年8月,在机器人天玑的帮助下,田伟成功完成了一场脊椎畸形手术,并在世界最权威脊椎外科杂志上发表文章,引起骨科学界的轰动。

38年的从医生涯,让田伟院士感慨万千,让他心潮澎湃的不是眼前的成绩,而是那些难忘的从医往事。

20多年前,手术室楼下配备车间,那是因为当时没有人会做人工关节,骨科前辈们只能拿着从国外学习时要来的样品,照着样子做。

暂时的落后,并没有阻挠中国医疗工作者前进、拼搏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医疗技术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诸多医学成就和跨越式发展已经领跑世界。走出国门的医疗援助、共享世界的科研成果,彰显了大国医疗的实力和担当。 

不忘初心,让主旋律直抵人心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需治其身、正其心、诚其意、精其术,可谓医者仁心。当今的医者,不仅修医德、行仁术,更是一生向党,心中装有人民。他们以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他们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他们有医者的担当,更有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风骨,为大众健康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生命线》栏目倾情打造的21集特别节目《医心向党》,此系列节目开创性地将生命之观、救治之任、民族之志、国家之兴交织并述,清晰勾勒出建党百年航程中,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 ,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宏伟蓝图,让观众从全新的视角,看到每一次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医心向党》分为“初心记忆”、“英雄抗疫”、“健康扶贫”、“大国医疗”四个主题,每集由1位(或3位)嘉宾演讲。节目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邀请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6位院长以及多位医疗行业领军人物和奋斗在一线的卓越医者代表们走上舞台,深情讲述与党的情缘,彰显信仰的力量,通过嘉宾演讲的形式,知往鉴今、述往思来,引领观众重温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卫生系统与中国共产党同频共振的百年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编辑:常悦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追寻医者初心、致敬百年风华,大型医疗人文节目《医心向党》将于8月2日起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