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根据作家黎汝清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电影《海霞》,在历经种种波折之后终于在全国公映。影片女主人公海霞和海岛女民兵们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影片《海霞》从主题到故事、从摄影到音乐等都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艺术高峰。影片中所展现的“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也不断地激励着几代人砥砺前行。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电影《海霞》
▲蔡明(小海霞)、李晨声(摄影师)、王好为(导演)、吴海燕(大海霞)
▲电影《海霞》主创人员接受《向经典致敬》节目组的致敬
▲电影《海霞》主创人员与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三亚西岛女子民兵连代表合影
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海霞》,该片由谢铁骊编剧,钱江、陈怀皑、王好为联合执导,吴海燕、蔡明、张力维、洪学敏、陈强、于绍康、冯恩鹤、鲍刚、陈志坚等主演。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初东南沿海的同心岛上的渔民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主人公海霞为代表的一群海岛女民兵的成长道路以及她们亦渔亦武、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活。影片对主人公爱憎分明、意志坚强、头脑清醒的特点做了突出的刻画。该片融故事、人物与海岛风情为一体,风格清新质朴、细腻抒情,特别是片中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更是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久唱不衰的经典。
▲ 电影《海霞》
▲ 军旅作家黎汝清
电影《海霞》的联合导演之一王好为在节目中回忆道:“当时要拍摄这部影片时,我和谢铁骊、钱江一起去南京军区,找到小说《海岛女民兵》的作者黎汝清进行剧本方面的探讨,同时也去了东南沿海地区体验生活,我们的足迹遍布江苏、浙江、福建。我们不仅了解了东南沿海渔民的生活,还见到了海霞的原型——汪月霞。”
▲海霞原型——汪月霞
就在万事俱备、准备投拍时,谢铁骊导演突然接到了其他电影的拍摄任务,无奈之下导演组只能另作调整。最终决定由钱江担任影片的首席导演,陈怀皑、王好为联合执导。
▲导演王好为做客《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吕薇现场演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海霞》原型地:
“洞头女子民兵连”
浙江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是一支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女子民兵连。这个女子民兵连成立于六十年代。60多年来,一代代洞头女民兵从拿起钢枪保卫家乡,到积极服务地方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其事迹被写成小说《海岛女民兵》。电影《海霞》中主人公海霞的原型人物就是这个女子民兵连的首任连长——汪月霞。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民兵们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内涵:不仅要练兵备战,还要服务地方建设,参与突发事件的救援。现在,洞头随处可见以“海霞”命名的城市建筑、活动场馆。以“海霞妈妈”命名的志愿者组织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岛尚武,励志奉献”。
▲六十年代洞头女子民兵连训练照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六任连长王伽伽指导员杨燕辉“海霞妈妈”志愿者王银玉
节目现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第六任连长王伽伽、指导员杨燕辉、“海霞妈妈”志愿者代表王银玉讲述“海霞精神”在洞头的传承。
导演王好为:
为《海霞》选演员如履薄冰
谈起当年为《海霞》选演员,王好为导演说:“选演员对影片的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年一部剧本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开拍了之后觉得演员不理想,还没法儿更换。如果更换演员的话,人力、物力、时间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成年演员经过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总政话剧团、海政文工团、河南省话剧团、北京电影学院等多所艺术院团挑选后,请到了这些扮演者。”
▲电影《海霞》
给影片选儿童演员就更加困难了。当时儿童演员断档,王好为导演的心目中没有现成的人选。于是导演组开始了“大海捞针”,到各个学校去像篦头发那样篦一遍,蔡明就是这样被“捞”到的。
▲蔡明在电影《海霞》中饰演“小海霞”
阿洪嫂小儿子阿沙的扮演者当时才上一年级,下课之后他欢快地在院子里跑,做各种鬼脸,表情十分丰富,于是被导演们看中。导演们找到了很多适合参演《海霞》的孩子,用吉普车把他们都拉到摄影棚里,请谢铁骊导演过目。谢铁骊导演拍板儿后,这些孩子就踏入了影坛。
“小海霞”蔡明:
摄影师叔叔的一个动作
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年,年仅11岁的蔡明被导演选中进入《海霞》剧组,作为剧组里的儿童演员,蔡明直言她非常听话,剧组里老师们的言行举止和敬业精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蔡明在电影《海霞》中饰演“小海霞”
谈起剧组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蔡明说:“有一天我们拍一个礁石上的戏,这时一片乌云上来,就没法儿拍了,大家都到远处去休息,摄影机放在原地,摄影师李晨声叔叔就坐在机器旁边,我也坐到他旁边。这时候突然一阵海风吹过来,摄影机倒了,大家赶紧跑过来,发现摄影机已经倒在了李晨声叔叔的肩膀和礁石中间,我不知道他怎么那么快过去的。晨声叔叔被扶起来的时候,他的后背血肉模糊。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一个人该怎么对待工作,这件事激励了我一辈子。”
▲摄影师李晨声、小海霞的扮演者蔡明做客《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距离海南三亚市区8海里有一个小岛,这里是海南知名的旅游区,更是重要的南海前哨。这里曾涌现出八姐妹一腔热血戍守天涯的美丽故事。
“西岛女民兵炮班”创建于1959年,当时她们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17岁。当年,正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八姐妹”在比武场上“一炮成名”、勇夺第一的事迹在全国成为佳话。
▲第一代八姐妹炮班
20世纪70年代,由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电影《海霞》上映后风靡全国,“西岛八姐妹炮班”也成为“海霞”式守卫海岛的英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西岛八姐妹炮班”早已成为建制的西岛女子民兵连。人员在变换,但“海霞精神”和特有的优良传统没有变。如今,西岛到处都能够看到女子民兵连的身影,她们用青春与热情传承着“海霞精神”,书写着新时代的天涯故事。
▲第一代“八姐妹炮班”成员陈粦梅、王福花现任西岛女子民兵连连长庄琼影副指导员谢泽诗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中国电影集团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导演 江平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说一段往事只为前事不忘
讲一个故事留给后人敬仰
唱一首好歌献给渔家姑娘
怀一份信仰身披万道霞光
时光数十载
那场战斗依然惊心动魄
潮起又潮落
那棵榕树还在沙沙作响
扎根在海岛
三代女民兵握紧手中抢
守望那片海
回家的人们依然在路上
相约漫天飞红霞
携手扬帆再远航。
《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
——电影《海霞》
致敬词撰文:杨启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