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要高山低头 令河水倒流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4月20日 22:08
央视网 | 2021年04月20日 22: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五十多年前的香港曾遭受严重的水荒,拧开水龙头用上自来水是当年350万香港人的奢望。为了缓解同胞的用水问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喊出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修堤筑坝,建成了一条横跨粤港两地的供水工程。此后,又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四次扩建,如今,东深供水工程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满足了当前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近日,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深圳水库大坝是东深供水工程输水入港前的最后一站,从东莞桥头镇引调的东江水流经六十多公里,经这里送入香港,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

  清澈的东江水,在这里流淌了五十六年,见证了香港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从未变过的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以及一代一代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1962年到1963年,香港连续9个月滴雨未下,大旱面前,蓄水设施沦为摆设,水塘里长出了茂密的草甸,350万香港同胞遭遇前所未有的水荒。

  香港虽然三面环海,但是,由火山岩、花岗岩组成的山地和丘陵占据了香港面积的85%,非常不利于地下水储藏和开采,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寥寥无几。1963年5月,万般无奈的港英政府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向内地发出求援信号。消息一到,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立即回应。

  一个月不到,广东省又额外增加向香港供水318万立方米。此外,香港方面还可以用轮船到珠江口免费取水。然而,舶船取水、行车运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绝非长久之计。1963年12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广州,当他得知香港缺水的情况后,迅速作出指示,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向西南进入广东,是离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然而,引东江水入港却异常困难。原因在于,要让从南往北流的东江支流——石马河河水倒流。设计师们想了一个办法:先把石马河的S形河道取直,然后分别在桥头、司马、马滩、塘厦、竹塘、沙岭、上埔、雁田安装大型水泵,分八级提水到雁田水库,也就是将水从海拔2米一级级提升至46米,最后利用自然重力让水流到深圳水库。工程量异常巨大,在那个大型施工设备短缺的时代无异于愚公移山。然而,为了让同胞尽早喝到东江水,工程却要在一年内完工,在很多外国专家看来几乎不可能。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动工,一年的工期目标摆在眼前,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几乎动员了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在那个专业人才奇缺的年代,水利专业的学生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建设者的队伍。

  当时的陈汝基还是广东工学院农田水利专业的一名学生,接到任务,立刻和自己83名同学一起,背上铺盖,拿上计算尺,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施工现场。

  1964年10月13日,超强台风在广东省沿海地区登陆,东江支流石马河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暴雨如注,东深供水工程下游的水位直逼围堰顶部,如果不能及时关闭上游的泄洪闸,洪水将会冲垮围堰,不仅工程会被摧毁,数千名建设者的生命更是危在旦夕。

  暴雨破坏了本就脆弱的通信设备。此时,要将下游漫顶的消息迅速汇报给上游同事,传递信息,只能靠人。

  一老一少两个人穿上雨衣,迎着暴雨赶往雁田水库。可就在最后两公里左右的位置,洪水却淹没了唯一一条通向上游水库的去路。水流速度极快,两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危险。两个人使出浑身解数与洪水较劲,终于赶在围堰被冲垮前到达了雁田水库,及时关闭了泄洪闸门。

  在这一年中,人和天的斗争时时刻刻进行着。建设者们在工地一旁的山体上写下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目标,他们开山劈路,凿洞架桥。为了赶工期,工程设计人员的施工图画一张就往工地送一张,设计图纸画到哪里,工地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凭着人工开挖、肩挑背扛,仅仅用了11个月,就将6座拦河坝8座水泵站全部建成。

  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如期全线完工,奔腾不息的东江水从这一天起,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哺育香港。

  每年6820万立方米的东江水让香港迅速摆脱了水荒困境,迎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此后,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了三次扩建,工程年供水能力从最初的0.68亿立方米提高到17.43亿立方米。此时,香港人口已趋于饱和,经济发展规模也趋于稳定,水量已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很快,新的挑战又浮出水面。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一带经济发展迅速,周边地区的城市废水排到了东江水河道里,污染现象日益明显。怎样才能迅速并彻底改善水质,成了摆在东江人面前新的课题。

  工程要将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改为封闭专用管道输水,达到清污分流。已经守护东深供水工程近20年的徐叶琴深知,这是给自己出难题,但对于工程来说,却是涅槃式的跨越。“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从第一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传承下来无惧挑战的勇气和担当,让徐叶琴们扛下了改造的任务。2000年8月,东深供水工程开始进行全面改造。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的年供水能力是24.23亿立方米,每秒通过管道的水流会达到100立方米,这样的体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没有先例。7000多名建设者投入800多个日夜,最终研究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他们率先采用了同类型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形薄壳渡槽等四项技术,创下了当时的“世界之最”。历时三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水。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可以为香港每年提供多达11亿立方米的水,并且保持甚至优于国家Ⅱ类水源的标准,实现供水“量”和“质”的双重腾飞。

  为了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广东省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及文件,以确保东深供水水质,深圳市还成立东深公安分局,专门负责守护这条生命线工程。从源头到沿线保护,东深供水工程已然成为了国内跨流域调水和保护水质的典型样本。

  截至2020年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一泓碧水润粤港。五十六年来,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东深水从未间断,持续渗入到香港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也见证着香港的繁荣发展。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还将继续担负粤港两地人民安全优质供水的使命,任重道远,传承不息。

编辑:徐也晴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焦点访谈:要高山低头 令河水倒流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