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开讲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4月13日 18:33
央视网 | 2021年04月13日 18:3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栏目参评作品推荐表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栏目每月第2周播出作品目录

注:填写同年度连续12个月每月第2周播出的作品标题,日播栏目填写每月第2周任一天播出的作品标题。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栏目每月第2周播出作品目录

  栏目《两岸开讲》推荐理由

  《两岸开讲》栏目是一档重点新闻评论栏目。邀请了众多两岸专家、学者,针对两岸热点时事问题做出深入分析解读,权威传播我对台大政方针,对“台独”言行进行了有力抨击。

  《两岸开讲》上半年代表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两岸产生深远影响

  ——台湾资深媒体人林则宏

  记者:林先生,您好。

  林:你好。

  记者:2019年的1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对台工作的重要讲话。《告台湾同胞书》现在应该是41年前了,当时出台的时候就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那么现在习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一年,习总书记这个讲话现在也是一个对台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你觉得这一年来,现在看起来对这篇讲话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和评价,您作为一个台湾的媒体人?

  林:其实在一年前的话,习总书记发表谈话之后,这其实很重要一点,大概就是可以看清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话,大陆对台政策的主要的一个方向跟重点大概是什么。我们其实也可以很明显看到,习总书记发表谈话的时候,台湾内部的话对这篇谈话、这篇重要谈话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在这一年当中的话,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陆这在这个部分的话,其实大陆还是朝着整个谈话的内容的方向,比如说是应通尽通,比如说尽可能给予台湾民众同等待遇这方面,其实大陆各个部门可以看得出来,调动了各个相关单位,去尽可能提出大陆现阶段可以提供给台湾民众的一些便利措施。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继31条之后,大陆又提出26条,国台办也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这个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针对26条措施的政策解读,因为这个其实也可以看出来,就是大陆在落实习总书记这篇谈话的时候的用心程度,因为以往的话大家看到说大陆宣布一些惠台措施,通常都是有一些政策纲领。这一次是在12月25号那一天的话,国台办举行的26条措施的政策解读,其实已经是第二场的专题记者会了。在第二场专题记者会当中,加上全场的专题记者会的话,其实各个相关部门都直接出来去告诉台湾民众说这些政策措施具体内容是哪一些。然后台湾民众如果要去适用这些优惠措施的话,能够循哪些管道,找到哪些单位、哪些管道去试行,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在一年前的习总书记的讲话发布之后,尽管这一年当中,其实两岸关系我们也很明显看到是因为台湾毕竟2020年有一个大的选举,所以在这一年当中的话,在其他的国际局势的变化,其实两岸关系确实是出现一些波折起伏,但是大陆还是继续照着习总书记这篇谈话里面的一些精神跟要点的话,持续推动两岸的民众进一步融合,包括是两岸民众感情进一步交流,做出很多事情,希望能够有利于台湾民众跟大陆民众之间情感上面更加融合。所以这一年当中的话,我们看到的是大方向指出来之后,大陆其实在对台工作方面的话,其实保持一定的定力,跟大的方向持续朝前进行,不受这段期间两岸关系波折或者说台湾执政当局,或者有一些人士的话,刻意去阻挠两岸关系或者两岸民众的交流,不受这个因素影响的话持续推动,所以大家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是那篇谈话指出了大方向之后,大陆还是持续朝这个大方向在持续推动当中。我想的是只要大陆能够持续,并且只有一年的时间,只要大陆能够持续朝这个方向去推动的话,假以时日的话,我相信可以看到习总书记这篇谈话希望达成的一个目的,假以时日,还是最终会慢慢去呈现成果出来。

  记者:现在是过去一年了,那么讲话当时是涉及到大陆对台政策的方方面面,里面也有很多的要点值得重新来解读和认识。习总书记是在这个讲话中是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可以两岸的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的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这个是以前都有一个像台湾也经常提过去所谓叫和平协议也罢,或者叫其他的协议也罢,都有这种的想法和构想。习总书记讲话在一年前可以说又表达得清晰了一些,如何形成一个制度性的安排。您觉得在制度性安排的这种倡议之下,会有哪些可能性,未来两岸关系会有哪一些值得去着力的地方?

  林:其实和平跟发展的话应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期望,对于两岸关系怎么去推动跟发展,台湾内部当然有不同的意见了,可是意见不同的话,没有关系,意见不同的话其实能够去持续对话,从中找到一个共同点才更重要。就像您刚刚提到一些内容,其实在习总书记的谈话当中,其实已经提出一个很开放式的一个作为,台湾民众的话,两岸只要在有一个共同政治基础上面的话,其实台湾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跟不同的意见,是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的话就提出来讨论。台湾民众对于未来的两岸关系究竟要怎么发展,透过这个对话平台,在有共同政治基础上,台湾民众或者台湾的各个政党,应该是在这个平台上面提出来说,好,我们希望的是什么?我们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话,比如说最终要走向统一的话,我们的疑虑跟担心是什么?我觉得两岸之间的话,只有透过意见不同,想法不同,但是持续透过对话协商,你才能够了解彼此的需求跟想法是什么,然后在从不同的意见当中去整合出来,大家对于有些情况是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跟方向,才能够逐步去走向一些大家所期望的和平跟发展。如果你只是因为不同意大陆所提出的一个论点的话,断然去否决大陆提出来的任何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言,甚至于中断阻挠两岸之间进一步的交流,连民间交流你都要横加干预的话,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其实对两岸关系,最终还能不能维持所谓的和平跟发展的话,其实会有疑虑的。

  记者:这篇讲话可以说是近期大陆对台工作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在历次来讲,过去大陆也是相继从两岸开始有所交流之后,也有很多的这种重要的精神或者文件,你觉得习总书记对过去的继承,还有现在的发展方面有什么可以留意的地方?

  林:其实大家知道说是“一国两制”的话是邓小平提出的,习总书记这篇讲话当中其实很重要一点提出来可以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这句话其实在台湾内部被做过太多负面的或者有意向的、有特别意义的、特别目的的一种解读方式。其实“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在我看来其实是大陆对台湾一个比起港澳可能是更开放、更有弹性的一个做法,就是台湾可以提出来自己的意见,究竟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台湾有哪些设想,不一定会比照港澳那种模式。我觉得无论如何,就是台湾民众应该看到大陆确实试图在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上,尽可能释出大陆的善意,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台湾应该要去认识大陆在这方面所提出来的一些善意,尽可能去给予台湾民众更符合台湾现状的未来的选择。另外一部分,相较于过去,比如早年,两岸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大陆可能比较重视比如说“三通”,比如说是经贸之间往来之类的。习总书记这篇讲话强调了一点,就是应通尽通,就是不止是“三通”而已,因为“三通”其实在过去几年,两岸已经逐步、基本上已经达成“三通”了。要应通尽通,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陆在过去这一年也积极在推动应通尽通这个理念,因为其实两岸到了今天尽管“三通”已经实现,但是在很多领域,其实还存在着彼此两岸民众之间的一个交往,其实还存在一些障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如果有台湾民众的话,你即使只是一个很小的金额的钱的话,你要汇到大陆,同样是个台湾人,你汇到大陆去,两岸之间通汇其实就不是很方便,光是钱的流通都不是很方便,在很多方面,其实两岸还是有很多需要去推动应通尽通的一个部分。另外一部分,也是习总书记的话,他对两岸关系我觉得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两岸一家亲跟融合发展,因为两岸如果最终要走向统一,或者说最终要长远的发展,或者最终总要统一的话,一个很重要一点不是形式上面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民众之间感情能够融为一体,情感之间的融合,或者说像习总书记讲的,是更有那种一家亲的情感的话,其实可能会比形式上面统一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两岸民众之间形成那种一家亲的真正的情感的连接,那样子之后的统一才会是稳固的,也才是可以持久的,然后不会受到很多外部势力刻意的干扰,所以这几点话我觉得可能是习总书记那篇谈话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跟过去比较不同的地方。

  记者:好的,非常高兴能在台北采访到您来制作两岸开讲的节目,听众朋友,下次节目我们再见。

  《两岸开讲》下半年代表作

  台湾同胞感受深圳特区40年来的发展变化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

  记者:邱教授您好。

  邱毅:张彬你好,大家好。

  记者:我们知道今年是深圳特区40年,40年前深圳市还叫做宝安县,据说当时一个宝安县的农民一年只能挣270块钱。但今天我们看到深圳已经是大厦林立了,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旗帜。那么您作为一个台湾人,您怎么来看深圳特区的这40年的发展的成就?

  邱毅:台湾曾经被叫做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可是台湾的发展相对于深圳那就称呼其后了。真正的从40年前,就像刚才张彬您说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寂寂无名的小渔村,那个时候香港人根本看不起深圳的,然后经过了40年的发展,今天的身份已经超越了香港,它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里面最受到瞩目的国际级的大城市,这个发展才真的叫经济发展的奇迹。

  我接触过很多的同行的经济学家,很多人对深圳的发展有这么好的一个成绩,那么都是啧啧称奇,基本上大家认为深圳会成功,大概基于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因为它有地理上面的优势,也就是说他当时接壤香港,所以得到了香港发展的一个外溢的效果,这是第一的。

  第二个,整个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可以说在深圳落实得挺好。相对于其他几个经济特区来说,深圳的发展,你说像土地拍卖、证券市场,基本都领先于其他的特区。你不管是厦门,或者是汕头,或者是珠海,甚至是海南,都没有办法跟深圳相比。所以深圳整个在改革开放里面,它可以说在政策上面,它比别的特区更开放,更松绑,更前进,所以它的表现就特别好。

  第三个,深圳成为了许许多多想要有一片天空的年轻人,都涌向了深圳。敢冒险的,好人才的,涌向了深圳,所以你看深圳它一批成功的企业人才,年纪都相对的比别的地方要轻了很多,他们也勇于敢冒风险。所以真正的发展就超越了其他地区了,甚至说深圳相对于上海,虽然它的发展的程度还不如上海,可是真正的活力很明显的比上海还要来的更强。

  这就在于进入深圳的人才,而且深圳是个大熔炉,基本上就是各方面的人才集聚在深圳里面。那么各种的人才不分你从哪个地方来,你只要在深圳你有能力,你就有出头的机会。所以这一个城市就这样子发展起来了。

  因为我被深圳当初在1990年的时候,我陪着当时的大陆很老牌的经济学家,当时担任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的马红,我们到了深圳,那么希望能够给真正的开改革开放,能够出个点子,那么甚至当时也在规划,真正要成立证券市场。所以对深圳的了解,我可能比别的台湾人来说,我有更深的感慨,因为我算是个体验者。我当时到深圳的时候,真正的发展1990年,那时候真正的还是弱弱的,但是时隔从1990年到现在,30年的时间,深圳的发展真的是大惊喜!

  张彬: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这些年深圳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深圳跟台湾之间的联络也是日趋的热络,包括很多的台资企业在深圳设厂,双方之间的贸易也非常多,包括前一段时间韩国瑜还到深圳特别去考察,那么您觉得台湾和深圳之间它的这种贸易的连接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多大的助力作用呢?

  邱毅:这个影响就非常大了。在早年台湾刚刚开放,可以跟大陆进行通商的时候,那时候不能够直接通商,那时候必须是间接通商,也就是间接贸易,间接投资。所以那时候必须从香港然后再往大陆来投资。所以那时候深圳的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叫蛇口,我那时候就辅导了很多我担任董事或者担任高级顾问的几家公司,他们就到深圳去发展。

  当时我也带了远东仓储,现在叫东升国企的台湾的企业到蛇口去做考察,后来在蛇口也落点,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大规模的投资。

  所以当时台湾的到大陆来投资,因为是间接投资,因为是间接贸易,所以它必须经过香港转,所以那个时候大部分在香港就设他的公司,再由香港的公司投资到深圳,或者由香港的公司与深圳做贸易。当时候我跟香港的中文大学我们还一起去研究深圳的蔬菜怎么去供应,足量的供应香港的市场。

  所以当时候很多的台湾的其实对深圳是兴趣非常高的,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深圳的发展甚至比台湾人最熟悉的厦门发展得还要更快,这是深圳很特殊的地方。只是后来两岸之间可以直接贸易以后,深圳本身优势就逐渐地淡下去了。

  可是深圳马上有崭新的另外一种优势,那就是深圳比别的地方更开放,更重大。除了这个之外,你想想看郭台铭的富士康,一开始也选择在深圳的龙华,为什么他选择在深圳的龙华作为他的代工厂的首登陆点,是有它一定道理的。他就觉得在深圳是一个最好的投资点。所以当时候很多的台湾的企业很可能对大陆其他地方他不是很熟悉,可是对深圳它是相对比较熟悉的。

  张彬:我们看到英国的经济学人也曾经评价在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中,那么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了。所以这样的一个奇迹,其实当年台湾也有过,就是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台湾经济的提振其实也给大陆的很多企业很多领域带来了很多的这样借鉴的意义。那么深圳后来崛起,那么您觉得对于今天台湾的这种经济、科技创新以及这种活力打造,是不是也有着借鉴意义?

  邱毅:对了,张彬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的好。深圳一开始的发展,确确实实有取得了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所以当时为什么马红要请我到深圳?到马红的综合开发研究院里面去担任高级顾问,就是因为希望能够把台湾当时经济发展的经验引把它引进到深圳来。

  可是时至今日,台湾经济发展的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深圳之后,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台湾这几年受到政治的干扰,因为受到政治跟民粹的干扰,使得它的很多的资源就浪费在政治的争斗以及民粹的宣传之中。深圳没有,在深圳你会发现每一个人想到的都是怎么让经济更好,怎么让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有一片天。

  所以在深圳你可以发现,它的政治色彩非常的淡。它是大陆政治色彩最淡的一个城市、大陆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城市、大陆政策松绑最落实的一一个城市,这跟台湾现在的情况正好形成了截然的对比。

  台湾因为开放而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但是台湾也因为政治的内耗,因为民粹的干扰,台湾的经济发展就落后了。可是深圳它取决于由改革开放开始,而他走向的是更加开放,它走向的是更加落实改革,它走向的是更加松绑。所以今天深圳的发展可以远远地超前台湾,而且已经领先了香港,甚至直逼上海的角色,是有他一定成功的点。

  英国的经济学人在过去尤其在香港回归之前的一年,英国的经济学人是对香港的回归是不看好的,写了很多篇文章,认为说香港在1997年7月1号回归中国大陆以后,那么可能会影响到大陆沿海城市的发展。其中点到的第一个就是深圳,可是后来事实的发展,英国经济学人的预测是错了,专家的眼镜都跌破了。因为香港回归以后,深圳的发展不但没有受挫,而且反而发展得更快,反而发展得更好,反而发展得更蓬勃。所以你谈到经济学人,我就想到过去经济学人曾经有对深圳不看好的的阶段,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对深圳叫做刮目相看的。

  记者:古人说40不惑,对深圳而言,不惑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决心更为牢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的信心也更为充足。我们也期待着深圳明天会更美好。好,感谢邱教授的精彩的点评,谢谢。

  邱毅:谢谢再见。

  栏目《两岸开讲》

  港澳台落地情况说明

  《两岸开讲》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频率中华之声的重点新闻评论栏目。中华之声(现改为台海之声)覆盖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全天使用普通话播音20小时,是祖国大陆最权威、最重要、最专业的对台广播频率。

  栏目《两岸开讲》简介及所覆盖地区的收听率

  或目标听众占有率、满意度排名

  中华之声(现台海之声)《两岸开讲》栏目是一档重点新闻评论栏目。开办近十年来,已播出近两千期节目,邀请了众多的两岸专家、学者,针对两岸热点时事问题及时做出深入分析解读,权威传播我对台大政方针,对“台独”言行进行了有力抨击,在岛内有较大影响力。目前,该栏目已成为台海之声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和对台舆论斗争的重要平台。

  2020年度,《两岸开讲》栏目共播出节目208期(采访两岸嘉宾208人次),每期节目时长15分钟,播出总时长约3120分钟(约52个小时)。《两岸开讲》栏目主要内容是揭批民进党当局及分裂势力的“台独”言行,揭批民进党当局“防疫”政治化,聚焦美台勾连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关注岛内蓝绿局势,关注岛内疫后经济,关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以经济民生为视角,观察与分析两岸关系,探寻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栏目2020年度主要播出《美国频频打“台湾牌”究竟是何居心?》《民进党当局与美方勾连十分危险》《如何抓住后疫情时代大陆”双循环”发展形势下的新的市场机遇?》《该如何看待民进党的一系列“鸭霸”作为》《解读细则出台后香港国安法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民进党当局企图制造两岸脱钩不可能得逞》等。

  栏目同时推出《两岸开讲》视频版,在“看台海”微信公号发布,达到了媒体融合的效果。

  中华之声(现台海之声)《两岸开讲》栏目是一档重点新闻评论栏目。覆盖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两岸开讲》栏目开办十年来,已经成为台湾岛内极具标杆性的新闻评论栏目,在岛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中华之声听众满意度排名中名列前茅。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两岸开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