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爱,跨越山海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3月22日 13:54
央视网 | 2021年03月22日 13:5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春节档一部《你好,李焕英》,感动了万千观众。不求回报的母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击中所有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最近,又一部关于母爱的电影《又见奈良》上映,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女儿去探寻母亲的过去,而是一个母亲去亲历女儿的人生,在平和的追索中勾勒出一段澎湃的历史。

《又见奈良》主要围绕着年过七旬的中国奶奶陈惠明,远赴日本,寻找失联多年的遗孤养女而展开。由实力派演员吴彦姝担当主角,河濑直美和贾樟柯联合监制,备受大奖关注的青年导演鹏飞执导,阵容强大,口碑不俗,早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它就获得了一个观影团给出的国产影片最高分,上映后许多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了五星好评。这背后,既是所有主创努力的成果,也是一位伟大女性所带来的强烈共情。

当爱出自本能,它便难以割舍了。

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日本居民被迫来华作战或者屯垦。战败后,这些日本军民的后代中有不少人未能正常回到日本,而是留在了中国生活,被不少东北家庭收养。他们被称为“遗孤”。

这个收养行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因为日军侵华,夺去了我们无数同胞的生命,太多的人家破人亡,仇恨是深入骨髓的。当敌人离开,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后代,一些东北家庭选择了抛去仇恨、养育他们。导演在采访中提到,他最初不能理解这些行为,但是他看了一本书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养母说,全天下婴儿的哭声都是一样的,我门口有一个婴儿在哭,我作为一个女人不可能不把她抱进屋里来”。养育这些孩子,对于那些女性而言,这是母性的本能。

正如吴彦姝在采访中提到的,这份本能是值得钦佩的大爱:“当时大家对日本人多恨啊!但这些人没有记下仇恨,而是选择了生命,中国有很多父亲母亲抚养日本遗孤,这是令人震撼和感动的。”

跟陈奶奶一样的父母将孩子养大后,他们又再一次超越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选择告诉孩子真相,在中日恢复邦交后支持他们回到日本寻找亲人,这是她们爱孩子的本能。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孩子一走就近乎是永别了。

陈奶奶不懂日语,年事已高,寻亲之路如大海捞针般渺茫,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只身飞到日本,这同样也是出自本能,属于母亲的本能勇敢。

人们常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陈奶奶的坚强、勇敢融入在她寻求的每一个细节里。当退休老警察询问陈奶奶与丽华何时分别。尽管过去十年之久,奶奶还是脱口而出:“94年3月11日上午走的”,她的思念延续了十年,她也坚持了十年。

在寻亲过程中,她一步步逼近女儿所遭遇的一切,一个遗孤回到日本的飘零与无措。在女儿曾经打工的餐厅,她知道了女儿因被误会偷东西而离开,她得知女儿因为身份认同问题而饱受折磨,她吃着甜甜圈,她有很多的心疼与不愤,但她还是不得不继续触碰这些伤痛继续找寻下去。

好不容易寻来一位丽华的老友——聋哑男人,他说确实认识丽华,但许久未见。这些话明明对寻亲没有多大帮助,但当陈奶奶听到“她的血缘鉴定失败了,被人赶走了……”时,镜头一转陈奶奶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与丽华有关的蛛丝马迹,陈奶奶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即使明知会失望还是要坚强地去找寻。

在这段充满失望与悲情的旅途里,陈奶奶却常带着微笑。

她去肉店卖肉,通过“咩咩咩”“哞哞哞”“哼哼哼”等学动物叫的方式,成功和说日文的店员沟通“牛肉不要,羊肉没有”,堪称大型活体口技现场,令人印象深刻。  

她和帮助她寻找女儿的退役警察,坐在公园长椅上交换照片,一模一样的掏眼镜姿势、一模一样的仔细欣赏眼光、一模一样的竖起拇指夸奖姿态,一段无声交流也很温情可爱。

即使面对亲人离散的苦痛,她仍葆有着对生活的希望,追逐着生活的小趣味,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知生活真相也热爱生活”的能量与大爱,这份爱也感染着身边的人。

陈丽华并没有找到亲生父母,在日本没有一个身份,幸而一位律师帮助她确认了国籍,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日文名,选择的是养母陈惠明的“明”字,这个字代表着:在生命艰难走投无路的时刻,养母为她照亮了一条路,既承载了她的感恩之心,也包含了她对美好和平愿景的希冀。陈奶奶的爱始终投射在她身上,影响着她。而万万千千如陈奶奶一样的人,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最温暖的底色。

影片最后用了留白,让观众有无尽的想象,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寻找的过程,她或许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但她本就不求结果,这份爱从不求回报。

跨越山海,超越国界,历经生死,走过女儿曾经走过的路,拍着跟女儿一样的照片,永不消逝的是深藏于心底的爱与思念,不会改变的是那颗想要靠近女儿的心。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心有所爱,跨越山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