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峡工程:大国重器标注中国创新高度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3月12日 14:35
央视网 | 2021年03月12日 14:35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来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报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从一百年前的一个设想,到今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也是一条洪水泛滥、灾害频发的河流。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提出了建设三峡水闸、开发长江水电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三峡工程逐渐从梦想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国力增强,建设三峡工程日渐可行。由于涉及技术难题、巨额投资、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三峡工程论证内容之多、论证之全面世所罕见。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时至今日还对1986年的论证工作印象深刻。

  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到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6年全线浇筑到顶,再到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三峡工程走过了漫长而艰辛、伟大而壮阔的建设历程,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发电量世界纪录,惠及半个中国;三峡河段年货运量超过一亿吨,比蓄水前提高6倍,运输成本下降近四成,使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三峡工程:大国重器标注中国创新高度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回望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从技术到管理,三峡工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敢于创新的坚实道路。

  不久前,由三峡集团组织研制的这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顺利吊装,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水电行业的领跑者。而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初,我国还只能设计制造3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而像特大型水电机组这样的世界之最,在三峡工程一共有100多项。从大坝建设到水力发电,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到世界最大垂直升船机,三峡工程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形成发明专利近千项。

  将大国重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三峡工程带来的不止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在施工高峰期间曾有5万多人同时作业, 上千家单位同时施工。这样浩大的工程,记录着工程建设所花费的每一分钱、签的每一份合同的系统,却是由三峡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而来。

  如今,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冷却施工等技术被广泛使用在青藏铁路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被运用在水立方、京沪高铁等一个又一个国家大型工程。三峡工程已成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引领和典范。

  三峡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三峡工程的论证阶段,环境保护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今,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

  在三峡坝区,不仅有雄伟的三峡工程和壮观的高峡平湖,还有一个神秘的“植物王国”,这里住着大量珍稀植物。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黄桂云被称为坝区珍稀植物的“活地图”,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受三峡工程建设影响的560多种植物全部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在三峡库区,通过引种、传统繁育、实验室组培等多种方式培育了数十万株的植物,保护的植物种类也从最初的560多种扩大到了现在的1181种,范围也从三峡库区扩大到了长江中上游。

  在植物园的附近,还有一个中华鲟研究所。在这个大型的控温养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放流到长江的中华鲟进行PIT芯片植入和体外标记工作,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华鲟的放流效果。

  工程与环境同步建设让大坝左岸的乱石滩变成了大花园;打造三峡生态屏障使库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0%以上;通过泥沙调控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进行生态调度让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增长超过30倍;建立补水调节机制有效缓解枯水期沿江用水困难。今天的三峡工程,正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着骨干主力的作用。

编辑:赵延灵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三峡工程:大国重器标注中国创新高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