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2月21日 12:52
央视网 | 2021年02月21日 12:5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今天我们来关注“两弹一星”的事业。“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中来。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钱学森、郭永怀、黄纬禄等老一辈科学家。今天我们的故事,将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黄纬禄先生的一份手稿讲起。 

一份保密手稿 写出对祖国的一片热爱

这份书写于60多年前的手稿,标题叫做《关于导弹设计问题》。手稿开头的基本要求这样写道:“飞得稳、打得准、炸得狠、射得远。”这几个基础又朴素的要求,是中国人对于自主研制导弹最初的探索。

中国的导弹研制是在苏联援助的情况下从仿制起步的。然而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加剧,苏联专家全部撤离,使我国的导弹研制一度陷入困境。

当时,黄纬禄是导弹控制系统的负责人。为了使导弹“飞得稳,打得准”,他和研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那个时候黄纬禄已经患了严重的胃病,因为没有时间住院治疗,全靠吃药来缓解胃疼。

在那个年代,正是有着许多像黄纬禄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凭借忘我的精神,最终成就出了中国导弹一个个载入史册的辉煌时刻。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我国成功走上导弹自行研制的道路;

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我国具有了战略威慑能力,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

1982年10月12日,“巨浪一号”潜射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中国核城“四〇四”: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工程,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环节。在它的诞生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做出了重要的支撑,这就是四〇四,这个只有代号的工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我国的“两弹”作出了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中国核城四〇四”。 

天还没亮,一辆特殊的火车载着满满的乘客准备启程。这趟列车是从嘉峪关开往一个叫低窝铺的地方,一站直达中间不经停。它的目的地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任何标注的地方,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核城。

在火车上,我们认识了李戈凡,像大多数核城员工一样,他是标准的“核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是核城建设者。尽管从小就生活在核城,但他对于四〇四最初的印象都来自爷爷的讲述。

和李戈凡的爷爷一样,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科研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各大核工程基地。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这些地方往往只拥有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通信地址通常只是“XX市XX号信箱”。在中核四〇四展览馆的这张老照片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今年88岁的孟昭玉老人就是国家选调来四〇四的第一批技术人员。

1958年,四〇四厂开始建设,对外称“西北矿山机械厂”。当年的孟昭玉来了后,被组织安排负责热处理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四〇四的展览馆有一台老式机床,这台机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核心设备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没有精密数控机床的那个年代,要用这个机床加工出来,看似不太可能。当年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原公浦的身上。

这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加工过程。尺寸合格,大功告成;要是不合格,几十万人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顶着巨大的压力,1964年5月1日凌晨,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为5个月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三年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也取得成功。

如今,四〇四已发展成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依然在贡献着核城力量。

走进“两弹城” 追忆艰苦岁月和红色历史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这是一项需要坚持的漫长事业,如果没有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没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可能会很难坚持下来。1999年,在新中国50华诞之际,国家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因为承担的是绝密任务,他们中很多人几十年隐姓埋名。 

在“两弹历程馆”,我们了解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9位杰出科学家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为了祖国强大的共同信念,隐姓埋名,奉献一生。

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旧居里,我们发现了一张手稿,这是他在罹患直肠癌晚期,住院时写下的思想汇报。上面写着,“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王淦昌、邓稼先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的忠实和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孕育出了“两弹一星”精神。如今,“两弹城”已经成为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在这些穿越时空的建筑中追忆那段艰苦岁月和红色历史。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