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百多万脱贫人口喝上放心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30日 15: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30日 15:20
原标题:一千七百多万脱贫人口喝上放心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正在加载

  一条输水管道,“解渴”贵州省龙里县高坪村。“过去挑水要走10多里山路,如今自来水接到院子里,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村民陈光明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

  一座灌溉工程,润泽青海省贵德县87个村。拉西瓦灌溉工程试通水以来,黄河水通过28条支渠,浇灌20多万亩耕地,改变了当地“守着黄河望水流”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门举全行业之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累计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5442.2亿元,171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水利短板不断补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攻坚克难,不断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以前吃水难,如今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干净了,饭都更香了。”甘肃省武山县东梁村村民汪小平说。

  不仅在东梁村,吃水犯愁、缺水找水,曾经困扰甘肃不少脱贫地区。找水源、建工程、铺管网,截至2020年底,甘肃31个县区完成苦咸水改水投资6.89亿元,受益人口39.52万人。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利扶贫的硬任务,水利部门强力攻坚,加大资金和项目倾斜,打通输水“大动脉”,织密入户“毛细血管”。截至2020年底,171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汩汩清水流进千家万户。

  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解难题。

  “河里淌得哗啦啦,山上滴水贵如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景阳村地处大石山区,建蓄水池、铺水管、修“家庭水柜”……“过去吃水看天,如今啥时候用水,直接拧开水龙头,生活方便多了。”景阳村村民谭壮乐说。

  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针对脱贫地区多种缺水问题,水利部门精准施策,创新农村供水模式,确保清水入户。截至目前,脱贫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由2015年的82%、76%提升到88%、83%。

  有水更要管好水,让群众持续受益。

  “哪家停水了,哪里漏水,我都第一时间去解决。”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文炉村管水员刘永说,“我们总结了看、摸、听、敲的方法,能及时维修供水工程和管道。”当地落实水费收缴、实行“一户一表”,聘请管水员,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以水养水”。

  一系列管护机制落地。重庆市璧山区符家村组建6支党员志愿管护队伍,每月对全村供水管网全面排查。安徽省金寨县成立县乡村三级管护队伍,288名村级供水工程管护员为群众守好“水龙头”。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脱贫群众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解决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兜牢了民生底线,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补上短板,脱贫地区引来“致富水”

  从西北干旱地区到西南石漠化地区,从华北平原到南方山地,水既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也是发展的源泉。2016年以来,共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3687.2亿元,占同期水利投资的40%以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区域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

  一座座重大工程解“水困”,有效改善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引洮河之水,济陇中之贫。“多亏了引洮工程,喝上了自来水,口感甜甜的;种上了蔬菜大棚,腰包越来越鼓。”甘肃省会宁县土门岘镇村民张思万啧啧夸赞,“水一通,好日子水到渠成,2020年大棚菜纯收入2万多元。”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发挥效益,截至2020年底累计供水4.58亿立方米,全面保障了300多万人生活生产用水。甘肃省水利厅党组书记朱建海说:“水利基础不断夯实,脱贫地区焕发出新活力。”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通过通水阶段验收,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脱贫地区,不仅有效发挥投资稳增长作用,更为区域发展和群众增产注入新动能。

  一个个治水举措拔穷根,既富口袋又保生态。

  “眼瞧着荒山变成青山,青山变金山喽!”望着橘林漫山遍野,四川省南部县定水镇马鞍村第一书记毛光俊深有感触,“以前种地旱涝发愁,升钟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落户到村里后,水渠四通八达,旱能浇、涝能排,全村晚熟柑橘种植面积1200多亩,预计2021年收益超100万元。”

  灌区改造、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一系列举措让“望天田”变成“致富田”。“十三五”期间,脱贫地区累计新增、改善和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29万亩,脱贫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全国646个脱贫县每年超过100万名群众从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中受益。

  一项项政策惠民心,更多脱贫群众受益“长流水”。

  这几年,湖南省洞口县杨林镇联盟村等4个村的640名脱贫户,都能收到来自双龙桥水电站的3000元大“红包”。“扶贫资金入股工程,水电站每年拿出60万元作为扶贫收益金。”洞口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廖立光介绍。湖南省“十三五”期间已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项目31个,累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余户约6.66万人。

  “水利行业充分发挥优势,探索出农村水电扶贫、水利劳务扶贫、水库移民扶贫等模式,稳定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水利部水库移民司司长卢胜芳介绍。截至目前,农村水电扶贫项目直接帮扶9.8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106万多人次,人均增收1万元,全国贫困水库移民全部脱贫,建成美丽移民村1万余个。

  持续发力,乡村振兴有了“发展水”

  投入力度不变,帮扶力量不减。水利部门瞄准短板弱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种上蜂糖李,一亩地收入上万元。”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村民翁云洪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说起村里的新产业,他心里抹了蜜,“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三峡种子基金’让我们发展产业有了信心。”截至目前,“三峡种子基金”累计惠及3.5万余人受益,户均年增收5700元。

  水利部门继续全面推进脱贫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灌排等工程建设,扶持库区移民产业发展,不断改善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湖北十堰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一套组合拳全力帮扶郧阳区,16万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中饮上安全水;支持2020年中央水利项目11个,用于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水利部门继续在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方面贡献力量。

  走进河南省范县王楼镇东张村,清水绕村,白墙黛瓦。“以前村里有不少臭水沟、烂泥塘,村民捏着鼻子绕道走。经过清挖疏浚、水系治理,没想到,村子一下子变美了。”东张村第一书记郭东生说。环境好了,新产业应运而生。村里建设“追梦小镇”旅游景区,谋划打造滨河灯光秀、追梦岛、水上娱乐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6390万元。

  为了打造一批“水美乡村”,中央财政下达水利发展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试点县通过河湖清障、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恢复农村河湖,改善农村水环境。

  水利惠民生,补齐水利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水利扶贫为脱贫地区发展带来源源活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30日 01 版)

  (责编:谢倩、熊旭)

编辑:肖潇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一千七百多万脱贫人口喝上放心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