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建设”到“建成”

来源:党建网 | 2020年12月31日 15:37
党建网 | 2020年12月31日 15:37
原标题:凝心聚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建设”到“建成”
正在加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墨颇多,从“建设”到“加快建设”再到“建成”,擘画了宏伟蓝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包括七个方面,可将其概括为“6+1”体系,即建设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围绕五大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2016-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驱动作用加大,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由2016年的133.9万件、40.4万件,增长至2019年的140.1万件、45.3万件。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保障作用加大,2019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1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020年前5个月,我国制造业新增贷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为2014年以来最快增速。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大,2020年高考进行重大改革,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专门人才,开始着手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2019年实现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由2016年的159.1增长至2019年的332.0;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804.0亿元,投入强度为2.4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商品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8.3%。

  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致力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并正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标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完成新一轮规划并强力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集聚发展要素,优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比2015年缩小了0.09。

  四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强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两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进联合国第2344号决议,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集成多方面资源优势,为经济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将数据确定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为大数据产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尤其是2019年推出了2万亿元减税降费计划,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效刺激了国内需求,促进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新征程接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部署。“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促进经济发展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深刻认识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焦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就建设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一“6+1”体系进行了精心部署,为新征程中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包括: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中,只有“九五”计划和“十四五”规划内嵌了远景目标。与“九五”计划不同的是,今年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的时间更长,更好地体现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钉钉子”精神。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形势错综复杂。越是这样,越是要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然包括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建议》从九个方面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就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此项远景目标的设定很好地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问题导向增强了针对性,目标导向增强了指导性,两者统一体现了操作性和战略性的高度结合,保证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之路走深走实。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编辑:赵晋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凝心聚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建设”到“建成”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